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09 01:40:33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农村金融也进行了多次的变革。但是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农村金融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分析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的政策和建议,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 问题 对策 建议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利用金融生态这个概念对我国的金融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对于正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金融生态这一概念,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进行试探性的研究。

一、农村金融生态的内涵

所谓金融生态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所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及其他金融服务过程中,各类金融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以及与农村经济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农村金融生态主要是指农村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与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相互互动的关系。主要包括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法制环境、农村的信用环境、农村的市场环境和农村的制度环境。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济决定着金融,金融成为整个经济的核心,因此农村的经济环境成为农村金融最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规模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农村金融运行的效率。要想农村的经济有一个好的发展,法制环境必不可少,因此农村法制环境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它能够为债权人、投资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时又能有效的遏制和打击违法行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协调健康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成为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总体来说,农村制度环境为农村金融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成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制约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

(一)农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金融的运行环境不理想。

当前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同时农业没有形成很好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农业金融成为成本高、风险大的产业。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当时总体来说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城乡发展的差距依然扩大,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善,农村的金融组织体系也日渐萎缩,一些银行为了追求一时的利润把资金投向大城市,从而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大量的资金涌现城市,使得三农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这样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使本来就不多的农村资金变得更少。农村资金涌向城市,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给整个农村金融运行的整体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形成,从而阻碍了当地金融的正常发展。

(二)政府干预过多,政府的政策不配套。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行政力量干预农村金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正常的业务开展。导致金融机构在工作上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往往形成一切听从行政上的安排,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生态的正常发展。行政干预还体现在维护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限制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使得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政府部门的干预过多,导致农村经济不能真正形成市场经济,表现出经济主体不够活跃,难以适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就不能真正振兴农村经济,实现规模农业。

(三)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法律法规比较少,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整体上体现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状,普遍存在着执法难得问题,行政的干预比较严重。个别部门因为自身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经常会有保护现象的发生。执法效率低下,执法周期过长,致使金融机构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维护,损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投资的积极性。

(四)农村金融市场残缺不全。

与大城市金融市场相比,农村金融市场与之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金融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现状来看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在农村中农村信用社成为唯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和支持农村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主体,因此表现为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市场供求不平衡,供农业贷款的数额有限,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关于生产性的贷款比较多,而相对来说关于消费的贷款比较少。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也不完整,导致金融品种单一,基本上只是关于农村货币的市场,而相对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涉及的较少。另外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受到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业务只能维持在传统生产和日常资金需要的层面上,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极为不适应,使得金融机构存在着较大的经济风险。

(五)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备。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分工负责、相对独立的金融管理体系,但是从监管的角度看,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缺少风险主题致使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农村金融监管目标的错位,使外部监管职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农村监管理念落后,监管的内容陈旧,监管效率低下。当前我国关于农村监管管理的理念还很陈旧,没有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金融监管。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监管所依据的标准和监管的方式方法不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监管的要求。

三、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的经济实力。

随着我国取消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压力,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相对来说,农民和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存在很多的负担。免除农业税,变相等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广泛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在面对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局面,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应该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有力条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农民从事的农业生产大多数是分散性的,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应该采用产业化的经营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业带来的收入,还能广泛提高农民甚至是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业技术的推广也能促进农民的增收,为农村社会保障的贯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建设。

地方支付自觉克服保护主义,充分保障政府应有的功能,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做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切实做到从保护经济金融的角度出发,有效的防止地方保护行为对金融生态的破坏,时刻做到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地方政府在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的同时,要积极为本地的金融业发展献计献策。还要充分认识到,没有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那么农村的经济将很难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产业并且努力为其良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

(三)完善配套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实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强力有的保障,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更好的完善农村金融生态制度的基础。尽快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加大法律的震慑力,并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以保护农村合作金融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保证经济发展从大局出发,提高执法的效率,更好的体现法律应有的作用。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农村的信用环境处于健全的程度,从而实现对农村金融活动的有效管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农村金融生态问题,尽快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状况,对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凡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济[J].2007,1.

[2]李红.优化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农村经济》[J] 2008,6.

[3]董岚,安文龙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河北金融[J].2007,9.

[4]胡畔.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的思考,商场现代化[J].2007,2(下旬刊).

[5]章政远.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矛盾与对策.金融时报[N].2005.

上一篇: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与借鉴 下一篇:贵州省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