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6-09 01:10:48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

摘 要: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学法上的突破,改变了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一种意识融合,在问题解决中融入了师生的共同智慧,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设置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探索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只是接受教师的主观思想。素质教育也带来了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探究式教学凭借其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走进了化学课堂。如何创设探究式的高中化学课堂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以分析。

一、探究活动的开端是主动质疑

思考是学习的源头活水,而质疑是在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的,新的时代需要会质疑的人,故在鲁教版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那些质疑的因素,引导、鼓励学生勇敢质疑。立足于教材的表述、概念、定义、课中插图、实验设计等,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思考,必要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质疑教学中的疑问。

例如,在学习高二化学氨气的性质时,在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环节,有部分学生在观看了我的演示实验(见图1)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老师,为什么在挤压完胶头滴管后才开始喷泉?

(2)为什么烧杯里的无色液体喷入烧瓶后变成了红色?

思考源于疑问,学生的提问能激起其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为此,这个问题可先暂时不让学生讨论,而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教材中有介绍“氨气极易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的文字材料,学生对氨气溶于水后所呈现的溶液显碱性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师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讨论,有学生会提出:“氨气溶于水后为什么不显酸性呢?我们学习过的氯化氢、氯气、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不都显酸性吗?”这名学生的提问使课堂教学进入了新一轮的讨论中,学生能不知不觉地再次对照相关学习资料、分析教材,进而获得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氨水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 NH3・H2O , NH3・H2O NH+4+OH-

为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有价值的,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领会教材有很大的帮助。

二、探究活动的基础是独立思考

探究是思考的筹码,尤其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离开学生的主观思考,何谈探究性的延伸?又何谈教师的恰当引导?学生只有深入独立地思考,才能在化学学科的实践探索中获得自己的理论认知。立足于高中生的实际,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朝着智慧大门逐步迈进,这是每位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带领学生走进化学那片神圣的天地中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诱思探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了大胆质疑和探究,并能在自我认识中总结出化学中的各种原理和规律。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迫切希望被问的学生能马上回答,如果被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来,往往有立即更换另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想法,直到得出“标准答案”为止。我们不提倡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从教育规律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大大削弱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经思考而得出答案。在探究思维的开始阶段,有时对某部分知识只是刚刚认知或有点感觉,为了有效寻找到问题思考的切入点,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例如,下面几个关于氯气的性质问题:

问题(物理性质):氯气有毒吗?为什么会污染大气?为什么人休克了可以闻少量氯气?

问题(化学性质):氯气在水中的反应如何?氯气与水反应后会对实验起什么作用?氯气是酸性气体,与碱反应如何?氯气在纯氧环境中能燃烧吗?

以上是在氯气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后再逐个解答。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三、探究活动的目标是创新升华

时展需要创新人才,教育的本质也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究式学习是迎合时展而迸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主动探寻知识的路途中欣赏化学学科的最美风景。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例如,在“氨气的性质”这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与教师的思维相碰撞,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理解喷泉实验的本质,即喷泉是液体上喷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成因便是烧瓶内外的强烈压强差。

为此,我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特意设置了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通过对‘氨气的性质’的学习,你还能设计出几种简便易行的‘喷泉’实验?”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很多很好的创意。例如,下面三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见图2):

A.去除胶头滴管,将止水夹打开,用具有温度的物体使烧瓶中的氨气因获得热量而膨胀,导管中的空气便会被驱除,在氨气与水相遇时,喷泉便出现了。

B.将水槽中的水温提升后注入锥形瓶中,由于瓶里的酒精会遇热挥发,且其中的气体又受到压强的影响,喷泉现象便出现了。

C.挤压胶头滴管,依次打开a/c/b活塞,喷泉现象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假如我们往烧杯水里滴入紫色石蕊试剂,还能产生双色喷泉。显然,第三种实验比前面两种更具创意。

当看到学生的这三种创意实验时,我认识到学生已理解并掌握了“氨气的性质”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画简单示意图,有中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为此,教师不妨多让学生大胆设想,一定能获取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发现,从而推动教育达到“行虽微,而旨甚远”的真正目的。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凝结着师生共同的智慧,教师要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和思考,让思维发展伴随化学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但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把握课堂生成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创意与设计[J].化学教育,2004(4).

[2]李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

2010(11).

上一篇:提高历史复习长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