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时间:2022-06-08 07:11:1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摘要:文章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支持政策,从产业选择、投资金融、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四个方面,梳理了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内容,总结出了相应的特征和启示,结论表明,我国的政策支持需要配合本国要素禀赋优势、积极吸引外资、提升技术创新、培育引进高素质人才这四个条件,来完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经验借鉴

一、 引言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新兴产业都会成为各国经济复苏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如1857年生产过剩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以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以电子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原子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储量日渐枯竭、碳排量迅速增加、2008年经济危机的广泛影响下,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为突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了发展的聚焦点,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规划和配套政策,在产业选择、投资金融、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得各主要国家在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研发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二、 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根源上反映了技术创新和整合能力,但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和目的不同、技术积累不一致,因此各国产业发展重点存在差异性。例如,目前,美国以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为支持重点;欧盟将低碳产业、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医疗与护理等新兴行业;韩国则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信息技术等特定产业。

1. 美国。美国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基础。目前,美国拥有世界约一半的生物医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医药专利,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90%,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前十强公司大部分来自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例由60年代的5%增长到2011年的17%,位居全球前列,生物技术研发经费仅次于军事科学。

金融危机后,政府将重点转移到实体经济,发展航天、信息产业、生物及纳米技术等产业,更是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依靠输电网络的智能化调度技术开辟能源新路径,利用补贴金融杠杆撬动外商资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探索公私合营的商业化模式,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带动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借助优势产业改变国际资源分配体制。例如,美国页岩气储备居世界第二,据普华永道预测,到2025年页岩气革命将为美国制造业新增一百万个就业岗位,让制造业年总成本下降1 160亿美元;核能方面,2012年财政预算提出360亿美元贷款担保来兴建核电站;新能源汽车方面,通过国家战略以及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以大学为中心兴办科技工业园区,与大学、企业签订科研与订货合同,使新知识、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欧盟。与美国推广新能源有些不同,欧盟希望通过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效率,开展低碳环保技术研发,与本国优势产业相结合,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将低碳产业、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低碳产业发展上,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制定排放指标、提出碳排放机制等。例如,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借助区域优质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预计未来8年欧盟风电产值将增长两倍,到2020年提供52万个就业机会。在智能产业发展上,将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作为重中之重。过去10年,欧盟各国建设了约300个智能电网项目,投资额超过55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将完成全部智能计量网络的建设,2010年~2018年预计投资额为20亿欧元,2014年预计云计算服务总收入将达350亿欧元。

在整合科研力量方面,欧盟制定了名为“框架项目”的基础性研究支持计划,到2013年欧盟FP7(第七届框架项目)研究经费超过100亿欧元。同时,欧盟也很重视研究工作中建立公私伙伴关系,2009年首先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三大领域展开,由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资助,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研发。目前,公私合作项目也被整合至FP7中,其中企业参与者的比例为55%,大批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3. 日本。日本通过低成本贷款、信贷分配、研发补贴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研究资金来源,提高产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基于能源安全和减少能源进口的依赖,日本历来重视核能发展,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核能大国。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计划在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提高至2009年的20倍,2030年提高至2009年的30倍。海上风能是近几年日本风电产业的一大亮点,其技术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

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提出“IT立国”战略,当前,日本信息通讯产业产值约占全球该行业总产值的11%,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制定“霞云关计划”。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日本长期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丰田、本田等混合动力汽车热销全球,同时锂电池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据中投顾问研究显示,全球汽车锂电池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二十几家,日本企业就有十几家。

4. 韩国。韩国作为后起发达国家,在有机发光半导体(AMOLED)、平板显示、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已迎头赶上,其中,LED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23%,名列全球第二,成为韩国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危机后,政府将低碳和绿色经济作为发展主题。2009年7月制定三大推进战略,指出未来5年间累计投资107万亿韩元发展绿色经济,2030年前投资1 030亿美元开发新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改变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

强大的资金扶持与人才引进对韩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必不可少。2000年~2004年4万多亿韩元用于互联网、光通信等6个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同时投资5 000多亿韩元开发光因特网技术的基础核心设备及配件。2007年《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和2014年“促进外国人投资方案”,旨在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吸引跨国公司在韩设立研发总部。2014年“吸引和利用海外人才的方案”,提出放宽签证签发限制,力争到2017年引进海外人才3.6万名,比2012年增加50%。

三、 “金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兴国家一直期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产业和科技上的追赶甚至超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来全球创新要素的转移,为相关国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加大了对高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报告指出,金砖国家研发投入占全球的比例从2002年的10%增加到2007年的15%,另据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的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1 000强企业总研发投入下降1.9%,而其中的中国和印度公司研发投入却分别增长了40%和18%,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1. 巴西。巴西利用适宜种植甘蔗和油料作物的农业优势,率先提出能源农业战略,开发提炼以纤维乙醇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推进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球生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13.6%,其中发达国家6%,而巴西已达44%,生物乙醇燃料生产量全球第二,出口量第一,是当前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巴西政府通过对可替代资源发电项目的鼓励计划,制定管理风电场发展政策,同时,2007年拨款7.4亿美元用于铀浓缩和核潜艇开发,目前,巴西核电发电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4%左右,是南美最大的核电拥有国。

在投资金融以及人才引进方面,巴西政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已经安排了600亿雷亚尔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创新活动,降低贷款利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同时,2013年出台引进海外尖端人才的措施,其无须出示同巴西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即可获得入境工作签证,进一步简化入境流程。

2. 俄罗斯。俄罗斯曾是传统制造业强国,在立足本国比较优势上,通过开拓细分市场等策略在新兴产业创新方面,走出差异化发展的追赶道路。利用重工业领域的基础优势,提出传统优势部门与创新部门共同发展,在宇航、船舶、核能工业实现产业复苏,在信息通信、纳米、生物、空间技术等实现重要进展。

早在2008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就将纳米产业作为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国际上先进的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纳米技术网络,同时还建成与纳米相关的15个专业化数据库,2009年6月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能源、造船等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1万多亿卢布,到2020年使生物技术产品增加值占俄罗斯GDP的比重达到1%左右,目前,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研究所、科研生产联合体在俄罗斯超过100多家。

3. 印度。由于印度的生物基因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约占2%的土地上拥有7%的野生物种,这就为生物工程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要素。目前,印度在生物工程领域有800多家公司、50多个研发实验室、2万余名专业人员。2008年政府提出5年内补贴1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总太阳能发电装机已从2009年的17.8兆瓦升至2012年的10亿瓦,预期2020年将达到200亿瓦,同时,200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废除了针对印度的核贸易制裁,为印度耗资1 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核能开发铺平了道路。

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最成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印度也是跨国公司软件及其他信息服务外包的首选地,2010年软件业增加值占印度GDP的比重高达7%,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中占据20%左右的份额,占据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份额的65%和外包业的46%。

4. 南非。南非日照充足、生物燃料丰富,具有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要素优势。预计未来10年~20年内,南非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将达数万亿兰特。同时,把新材料、空间技术等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提出新建一个钛和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为空客和波音提供航空级钛材料、航空配件和系统集成。2013年前将投资40亿兰特新建一个2万吨的钛加工厂。

四、 各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启示

综上可见,各国已充分认识到新兴产业在创造经济财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将其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结各国经验特征,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要启示。

(1)立足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从国际上看,各国发展的新兴产业侧重点和扶持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例如,美国充分利用页岩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日本充分利用绵长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南非充分利用日照和生物燃料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印度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当然,在产业选择中还要瞄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宽带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肝细胞技术、高效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崛起。各国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公共利益,节能环保、低碳能源成为主要国家在发展领域上的集中选择。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吸引外资促进产业集聚。资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当前各国主要通过政府专项基金、财税补贴、债券、信贷等融资体系来确保资本要素的增长。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新兴产业的萌芽阶段难以获利,存在较高技术风险,需要长期高额投资。例如,德国政府批准了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在内的3家研发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仅靠政府的投资支持还不够,还应围绕产业和技术瓶颈,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外商资本投入新兴产业,以直接投入的方式为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招商网络体系,以引进龙头企业和项目为带动,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关联度。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相比于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对新兴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通过国际并购,实现关键技术的转移运用,不断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全社会的创新驱动机制,同时,有意识地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全面拓展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例如,2010年英国与印度承诺共同出资6 000万英镑用于气候变化、水及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研究,启动“携手创新”计划以促进两国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合作。2007年巴西和美国签署了关于促进生物燃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新一代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核心企业的协同创新研发。例如,美国的硅谷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高地,其持续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宽容失败的商业环境、高度聚集的风险资本和充满活力的创业企业家。

(4)优化劳动力要素条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劳动者。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吸引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全球优秀人才,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例如,印度将生物工程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在国内各大学、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大量生物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俄罗斯利用新一代多媒体教学系统培育高端纳米技术人才;美国在2013年科技工作预算中提出,将提供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德国降低了国外技术工人移民的收入门槛,在一些特别缺乏劳动力的部门,国外年薪达到35 000欧元的工人就可以移民到德国,并且在工作21个月之后就可以申请保障住房。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4-68.

2.薛澜,林泽梁等.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13,(5):18-26.

3.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中国科技产业,2010,(7):54-59.

4.吴伟光,仇焕广,黄季.全球生物乙醇发展现状、可能影响与我国的对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3):23-29.

5.彭金荣,李春红.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改革与战略,2011,(2):167-171.

6.余燕春.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7,(7):76-80.

7.梁茹,凌江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145-160.

8.陈秀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8):116.

9. 董树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培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4.

10.于新东,牛少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异同点与未来趋势.国际经贸探索,2011,(10):4-11.

11.董树功.协同与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3,(2).

12.杨帅.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与争论评述.现代经济探讨,2013,(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国公司、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项目号:2009JJD790026)。

作者简介:田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2-16。

上一篇: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 下一篇:维生素C对红茶引起的小鼠低血红蛋白血症保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