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时间:2022-06-06 05:03:11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摘 要:我国经济正在面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差的现状,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对于如何高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及改革措施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指出职业教育应大力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阐明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能力 素质教育 教育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06-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及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和目标上与国家经济建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时间短,办学方向不明确,校企合作问题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是“指由大学或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院校的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学后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培训”,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的教育,它包括中等后的所有教育,如高等技术训练、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校内和校外学习的大学生、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和产学合作教育的在职大学生,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内涵,在广义上相当于高等教育。但是,在教育发展领域,在与高等院校相比长期以来被看成非高等教育形式,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生源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基础知识数学、英语成绩较差,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自己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只知与高等院校的差距而并没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教育优势,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毕业学生就业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产生,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片面追求教学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主体性、创造性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把教材内容即看作教学内容,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认为只是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道者,忽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点、实用点,忽视学生在接受知识中的吸收力与对知识的反馈及与实际的联系能力,严重地压抑了部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只是以知识、智力、学习成绩为核心,忽视学生健康体魄、纯洁善良心灵、乐观豁达态度、有好合作交往和勤劳质朴作风等品质的发展和培养,在教学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的言行即为学生的规范,学生所要做的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依葫芦画瓢,缺少了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学生并没有被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导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甚至产生厌学及逃课,即使毕业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形势下,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与本科、研究生在解决就业问题是出于明显的职业能力劣势,自身优势难以发挥,面临多方多种就业威胁,就业机会相对来说较少。

2.学生实践机会少,校企合作效果差

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实验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但在高职办学过程中,由于办学规模、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局限却难以保证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证充足的实验、实训及实习。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各院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的理念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更是强调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情景是学校一方对合作办学十分积极,而企业一方却态度平淡。企业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为了吸收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流水线的技术人员。而学校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为了把课堂知识和工作需求相适应,因而希望学生能早日得到社会实践。但绝大多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背景,一是企业依靠校方从每届的毕业生选择优秀后备工作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故参加,二是因各种社会关系的驱使压力故参加。

针对我国企业对校企合作普遍不积极的状态,许多专家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后,建议政府制定政策,通过相关的税收、资金、项目、科技开发等措施激励和奖惩企业担负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这种建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政府主导的制度、法规、条例、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措施,企业界参与度很难达到与国外同样的地步。

3.校企文化融合欠缺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实体,与企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既有培养人才物质方面的合作,也有精神方面的合作,而精神方面的合作又包涵了校企文化建设。搞好校企合作中的校企文化建设,对于培养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零距离对接,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界十分重视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三进”思路,为校企文化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上一篇:谈“爱班级”软件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大城市空间发展与主导交通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