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论文

时间:2022-06-06 05:52:49

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论文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问题推动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产生当今社会,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不是密闭的象牙塔,学生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世外之人。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关心奇闻异事、关心社会上存在的一切美好与丑陋的事情,当社会上披露出巨大的腐败贪污案件时,当看到贫富分化的巨大差距时,当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时,这一切的社会存在都会影响青年学子,他们用网络传播着自己的情感[2]。

(二)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敏感事件的刺激一些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发生时,如果现实中不能寻求帮助和利益得不到表达,往往会诉诸于网络。如教师职称评定与晋升,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宿舍安全管理、校园餐厅食品安全等事件往往能激起师生们的共鸣和关注。为了表达对利益追逐的不满和追求利益表达,就会通过网络这种便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利益。

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控能力透视

(一)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定位和目标不明晰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引领校园的舆论导向,净化舆论环境,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可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舆情管理定位不明确,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和负面信息,仍然采取传统媒体时代的处理方法———封锁消息。而忽视了网络“零时传播”的特征,学生们通过小道消息私下传播,结果适得其反,造成更大的恐慌和不安,也使事件的负面影响若干倍地放大,加大了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反而影响学校的稳定。

(二)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专门的规章制度部分高职院校尽管初步建立了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但由于人员的缺乏,从事网络舆情管理的多为兼职人员。这些舆情管理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门和专业抽调而来,除了舆情管理工作还有各个职能部门分配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加上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舆情管理人员随意性强,执行力差,现实的网络舆情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没有统一的调度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在实务操作时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突发事件出现后不能有效沟通协调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三、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完善、高效的舆情工作管理机制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新媒体背景下,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调整管理方式,成立以学校一把手为主的领导机构,以宣传部或者网络中心为办公机构。其次,设置正常的办公程序,不能流于形式,做好各种预案,比如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最后,完善舆情管理工作人员,选择一些思想政治过硬、网络技术较好并且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一些教师担任舆情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规范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相关行为,同时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支持,形成一个机制完善,队伍素质高,有强力后盾保障的舆情管理机制[3]。

(二)重视课堂舆情引导,形成常规化的舆情教育辽宁日报刊登的致高校教师的一封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引发了对高校两课课堂的大讨论。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教育应该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是合力教育,其中两课应该是基础和主力。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课堂上通过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加强对学生理论教育,用现实社会中有影响力正面事件引导学生。马克思说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是矛盾的结合体。”作为大学生甚至是一些愤世嫉俗的教师,面对社会的不公,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指责,不能人云亦云,要知道黑暗是为光明做准备,驱散了黑暗,我们才能享受更好的光明。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红色网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定期组织红歌比赛、“我的中国梦”征文和演讲比赛,专栏分析社会和高校舆情中的热点问题,打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舆情前期干预机制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学生个人情感问题及人际关系问题逐渐增加,高职生虽然学习的压力较小,但与之形成对比的其他压力越来越大。对社会部分现象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容易形成极端现象,这种心理因素诱发的突发事件增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里健康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理性处理能力。同时,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课堂教育、辅导员个别心理疏导、网络咨询等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建立网络舆论收集和分析平台,负责相关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及资源调配,制定规范科学的干预流程,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加以关怀和支持,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危机事件形成。

作者:曹占霞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上一篇:涉警监测网络舆情论文 下一篇: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