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6-06 01:12:00

静脉输血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摘要】 输血作为多种疾病的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输血过程存在风险。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对静脉输血进行风险评估和现状分析,并提出减少输血风险的护理对策,为安全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输血风险;现状分析;护理对策

The 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enous Blood Transfusion

HAN Mei,XUE Xiaoyan, GAO Xia Zibo Center Hospital, Zibo 255036,China

【Abstract】 Blood transfusion as the means of lifesaving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has very importantclinical significanceBlood transfusion has many risks This paper combining clinical practice and literature search carrie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to the venous transfusion, proposes nursing countermeasure to reduce the risk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blood transfusion.

【Key words】

Blood Transfusion risk;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Nursing countermeasure

输血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强免疫力和凝血功能[1],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手段。但输血并不是一个“零风险”的过程。护士是输血治疗过程中最后的操作者[2],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必须对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制定实施一系列相关降低输血风险的措施。

1 输血过程风险的评估

国外资料,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总结,输血过程的风险包括以下几方面[3]:血站采血及筛查非常低的风险;患者配血样本的采集高风险;实验室相容性检测低风险;输血高风险;临床医生作出进行输血的决定未明确风险程度;对适当的血液制品进行正确的输注中等至高风险。从中看出采集血标本和输血均属于高风险的过程。

2 输血过程风险的分析

21 配血标本的采集

211 近年来已观察到人为差错占输血相关差错的50%[4]。这种差错可能发生在多个环节,但大多数是在患者床边发生标本瓶颠倒所致。护士有时出现采错血样或血样之间相互贴错姓名标签等,在Sharna报告中,贴错标签占68%[4]。

212 患者配血样本的采集是输血高风险的过程之一,很多致死案例都是因为采集配血样本时未能正确核对患者或采血管贴错标签[5]。严格的标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确认患者、正确采集配血样本、正确贴采血管的标签[6]。

213 请患者自报姓名是保证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患者时常出现没有听清护士核对的姓名而错误答应的情况。非正式调查表明,患者经常很乐意参与到自己的采血过程中,这样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7]。

22 输血患者的身份确认

床旁进行血液输注是输血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正确的身份识别、正确进行输血操作及输血过程中的严密观察是确保安全血液输注的关键。错误往往发生在护士在执行上述步骤,进行关键信息确认时注意力分散[8]。日本为达到输血安全,建立了输血确认表,表上项目包括:血型核对、有效期、患者确认、不良反应的有无(5 min,15 min后)、医生护士签名、输血结束时核对,安全输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9]。

23 输血过程中的风险

231 大量快速输血在救治大出血、创伤、手术等急性失血患者时起关键作用,但也可发生过敏、溶血、发热、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枸橼酸钠积聚中毒等[4]。健康情况良好的年轻患者能耐受快速输血,体质虚弱合并呼吸、心血管疾病或有中毒情况时,耐受能力下降。特别是快速大量失血,输血速度必须超过失血速度才能维持血压[1]。

232 输血过程中直接加入其他药物,会改变血液的PH值、离子浓度或渗透压,使血液中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发生溶血。同时,某些药物会与血液发生凝集反应,如葡萄糖酸钙,而导致整袋血凝集、报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0]。

233 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现,将冷库存血(0~4℃)输入手术患者体内可导致体温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低温可抑制心肌收缩,导致血压下降及外周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起心搏骤停[9]。低温还可引起清醒或浅麻醉患者出现寒战,增加组织耗氧量[11]。经实验证明,库存3 h的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24 h后降至12%,48 h后降至2%[1]。另有研究证实,将库存血放置于37℃水浴箱10 min,红细胞完整性不受影响,且库血复温在37℃以下,血清钾及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不会明显增加[12]。

3 输血风险的护理对策

31 采集配血样本时遵循以下内容:

311 请患者自报姓名,同时核对腕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持扫码仪、射频智能标签,能够很好地帮助护士进行正确采集血标本。

312 不要提前将采血管贴好标签;一次完成同一患者的配血标本采集与贴标签;在采血管上书写正确的患者信息、采集日期及时间;采血者在配血单及采血管上都要签名,以确认采血后正确贴好标签,并经二人查对。

32 输血前核对

321 血液输注前进行如下方式的核对:①在患者床旁,由2名护士同时对血液进行核对。②请患者自报姓名。③核对医嘱、输血单、血袋、治疗单、腕带。如果核对的过程被打断,应从头开始重新进行核对。

322 使用条码系统确认患者和血袋[13]。

323 输血前,护士必须核对输血反应表和患者病历记录的详细信息,还必须同血袋标签上的鉴别资料详细核对。应仔细检查有无溶血、气泡、凝块等异常现象,检查血袋是否完整。33 血液输注过程中

331 不能将其他药物直接加入血液中。

33 输血观察:护士应熟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出现下列症状时需及时反映:气短、颤抖、疼痛、红疹、痒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在血液输注前后,应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在开始输血的前15 min,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床边观察。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置于环境安全、光线明亮、便于观察、且有急救设备的地方。

34 输血装置

341 输血前必须检查输血装置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开包后检查装置有无缺损及连接是否严密。如疑有污染或系统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输血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42 输全血或成分血时,无论先输注哪一个,都应在每一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输入后或每4 h更换一次输血装置。

343 所有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在4 h内输完[14]。

344 输注血制品必须使用带有过滤装置的输血器。所有输血装置都为螺口连接装置[15]。

345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后两袋血之间输注生理盐水间隔。

35 输血时间与速度

351 血液输注前在室温(18~25℃)下放置20~30 min后输注。

352 浓缩红细胞输注时间:单位浓缩红细胞最长不大于4 h。血红蛋白小于40 g/L严重贫血者,输注红细胞时输入量控制在每小时1 ml/kg。

353 血小板输注速度要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80~100滴。对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患者输注白细胞时速度应缓慢。

354 新鲜血浆的输注速度不超过5~10 ml/min,应在融化后4 h内输注。

355 凝血因子输注速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为宜。

356 凝血酶原复合物每瓶(30 ml生理盐水融化)应在3~5 min快速静脉注射。

357 当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20%时需快速输血。

输血安全事关治疗成败涉及患者生命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规范化操作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护士作为静脉输血的具体操作者,应全面评估输血风险,掌握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任爱玲,等静脉输血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4,18(12):2163.

[2] 王爱梅,闫皓,孙桂英.成分输血的输注与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77179.

[3] Ken Davis,ChiHung Hui and beverly Quested Transfusing safely:A 2006 guide for nurses Australian Nursing Journal,20052006,13(6).

[4] 任宪玲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中国热带医学,2004,4(4):600601.

[5]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Guidelines for Pre Transfusion Testing4th edition, Sydney, 2002.

[6]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Australia Guidelines for Administration of Blood Components, October, 2004:13.

[7] Verrall, T Best Practice in Transfusion Speccimen Labelling:Declaration of positiv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Conference Paper, Annual Scientific of the Haematology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Australasian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Sydney, 2005.

[8] South Australian Coroners Court Findings of Inquest in relation Dorothy Squires South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5.

[9] 杨江存,陈谊辉,宋耀军,等库血复温对血液有形成分及生化的影响.西部医学,2004,16(3):214.

[10] 颜霞输血相关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华护理管理,2006,6(4):810.

[11] 赵小红,赵红,宋媛,等库血复温输注对术中患者体温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05, 20(8):4647.

[12] 张如,喻田,邓胜利,等库血加温对红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贵州医药,2000,24(1):42.

[13] Vamvakas EC, Aubuchon J P Can policy decisions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be evidencebased Transfusion Alternatives in Transfusion Medicine,2003, 5(2):326.

[14] Roth VR, Arduino MJ, Nobiletti J, et al Transfusionrelated sepsis due to Serratia liquefaci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ransfusion,2002, 40:931935.

[15]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 of Practice J of Infusion Nursing Januanry/February, 2006.

上一篇: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措施 下一篇: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