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

时间:2022-06-05 04:54:09

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让学生乐于观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观察力;培养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字母、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等都离不开学生全面、深入地察看,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基本规律的发现等同样需要学生眼、脑并用的观察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如下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 通过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增进数学观察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自愿观察、全身心投入,尤其是数学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本身所具有的新颖、多样和形象的特点,教师应把握契机,运用图画、实物、游戏、操作、情境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进一步观察、寻求新知识的乐趣.

例如,学习“无理数”概念时,我利用实物麻将骰子作为道具,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用骰子投掷出来的数字是否有规律,是否是循环小数. 通过投掷骰子引入“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即无理数,使本来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直观地走到学生面前,这样的观察更具体、感受更深刻,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观察的乐趣. 再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考虑到轴对称图形本身所具有的外在对称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多幅具有对称美感的图案课件,通过线条、色彩等向学生展示对称图形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其中的美,感受到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以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

适时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善于观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往往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不良的观察习惯则达不到观察目的. 因此,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全面地、细致地学会观察.

1.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

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学生养成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的习惯,而不是东看看、西瞧瞧,这边缺一点,那边漏一些. 观察问题的整体,必须从观察局部开始,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各个击破,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这有利于一个完整概念的建立.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以“海上日出”的动画过程引出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把太阳看做一个圆,地平线看做一条直线,按顺序从前到后进行观察,这样才能看到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现象.

2. 比较法

比较是一种判断性思维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思考,可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相互之间的属性、特征和关系,更有效地认识所要研究的对象.

例1?摇 教学同位角时,学生很容易根据图形并结合同位角文字含义――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得到图1中的∠5,∠6 是同位角. 这时,教师可以在图中再画两条线 ,然后提问:如图 2所示,图中的∠1 与∠2,∠3 与∠4 是同位角吗? 大部分学生望文生义,从而得出错误结论:都是同位角. 这时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理解同位角的关键特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八个角中的两个角,即在两直线的同侧,第三条直线同旁的两个角. 而图中的∠3 与∠4 是由四条直线形成的角,显然不属于同位角. 通过比较,能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其他两种角的概念可同理推理、判断.

学生通过对解题步骤的观察,发现方程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通过他们的细心观察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中所透露的数学规律,进而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在此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还能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提升.

2. 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根据观察目的,分析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观察程序进行深入观察,从而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如果观察时随心所欲、马虎大意,就会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 因此,教师要注重观察程序,引导学生依次进行观察步骤,及时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加以补救,以确保观察的全面性.

例3?摇 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许多同学都做错了同一道题,我便利用这道题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上课时,我将该题抄写到黑板上:“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分别为5和11,求它的周长. ”接着将错误的解法,即分别考虑腰是5和腰是11两种情况,分别求出周长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整个解题过程.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解析没有问题,可见学生的观察很片面,都只观察到等腰三角形这一特征,就草草解答. 随后,我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学生轻松地答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时,我再让学生观察刚刚的解法,许多学生一下子就醒悟过来:“腰如果是5,三角形就不成立了,所以题目的腰只能等于11. ”之后,我进行总结:“同学们,你们观察题目的时候都太马虎了,看到等腰三角形便急着要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去做,这样片面地看待问题容易得到错误的解答. 观察步骤应分别是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结合已知条件解答.”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更全面了,做题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3. 抓住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 观察事物,我们不仅要观其全貌,更要透过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迪学生在列表中、对比中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使观察结论更全面、更完整.

上一篇:OTN技术在传送网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析聊城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