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05 03:42:21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会计基础》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入门课,一方面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认知,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实践,使学生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流程。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启思维。为此,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案例教学法的相关应用策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90

1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会计基础》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入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对象立足于培养会计职业的初学者的专业兴趣、专业认知,帮助初学者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流程,能独立完成一个规模较小的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为后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在此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首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计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从高中阶段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专业术语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座座大山,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以真实情景为背景,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降低了纯粹灌输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

其次,在会计案例教学法中,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可以融入学生分组上台展示、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多向互动形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检索信息的本领、提高学生制作多媒体的水平、训练学生上台演讲的素养,营造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转变师生角色,促进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1 合理设计案例

《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会接触很多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载体与基础,若要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目标与班级实情,优选教学案例,做好教学准备。

以“会计对象”这一专业术语为例,可引入“学生创业”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思考如果毕业后自行创业,新办一个什么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能联想到筹集资金、购买厂房机器、采购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等资金运动,进而能对会计对象有具体的认知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学生容易思考并能反馈一些想法,因而选取教学案例时,要注意设计案例的参与度,确保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提出解决策略。而学习会计基本假设时,可以引入“爱情观”案例,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除了以上简单案例,后续还要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从而使学生由单一知识的思考拓展到全面思考问题。同时,还要讲究梯度性,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便于学生整体参与。最后,还需要关注案例的实效性,不断更新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活化气息的鲜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选择和设计了合适的案例后,教师还需要注意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结合图片、视频、表演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案例的吸引力,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案例的思考与讨论中。首先,对于篇幅较短的案例,教师可以运用通俗的口头语言表达,提高学生从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本领;而对于一些篇幅长、情节较为复杂的案例,教师可将相关资料通过班级QQ群等方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实现阅读思考和讨论,并且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准备下次课的发言,为了让学生的发言更精彩,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word、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于具有较强故事情节的案例,还可以请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在课前准备案例,用表演的方式生动模拟案例情境,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其他同学的学习注意力。

2.2 引导学生参与

展示有关案例之后,当同学们了解相关信息,提炼有关事实后,教师就需要引导他们迁移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角度剖析。学习《会计基础》阶段,学生一般都是大一新生,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还非常欠缺,如果教师缺乏合理引导,学生可能无法从案例中领会涉及的专业知识,更无法从案例中提炼出专业术语。因此,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每一个组的成员要合理配置,每一组都需要一个学习积极性高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领头羊和一个性格外向愿意展示的同学。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有疑惑的问题,或者难度较大的案例,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甚至辩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在思维碰撞中拓宽思路、得到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状态,教师需要灵活应对。比如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案例较远时,教师要灵活调控,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讨论主题中;有的学生想法可能已经离专业术语很近,可是表达能力不够,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和补充等方式帮助其提炼。

以会计科目“累计折旧”为例,学生在学习该科目时觉得太抽象,需要设计一环一环的案例,并且通过不断提问和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磨损入手,学生的学习工具橡皮擦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学生寝室的洗衣皂也会越用越小,为什么会变小呢?学生就能联想到损耗和磨损了,非常直观。那么企业的固定资产厂房机器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磨损吗?学生也就能准确思考出来。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磨损,会不会拿本子记载今天我的橡皮擦磨损了一毫米或是今天我的洗衣皂磨损了一厘米吗?此时,学生们能感受到案例的趣味性了,愿意进一步思考。企业却需要记录固定资产的磨损,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有一些零碎的想法,但是表达得不够专业和全面。此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继续导入衔接案例,以学生食堂的大型蒸笼为例,蒸笼的价值最后是体现在包子上面,要想准确计算包子的成本,需要考虑蒸笼的磨损价值的转移。最终一层一层递进,让学生透彻地掌握住什么是累折旧,以及企业为什么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3 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在案例教学中,因学生能力水平、知识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于案例的理解会有所不同,错误见解、正确看法、与片面观点可能同存。若要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获得系统印象,综合性评价与全方位总结就是不可或缺的,有助于学生再次梳理思路,进一步深入问题,使学习内容得以深化与升华。因此,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讨论后的评价总结和反馈信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多方位的点评与总结。点评中要注意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大一新生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迷茫,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还不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因此,鼓励能充分给予学生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本门课程的学习。比如说可以恰如其分地评价同学们提出的不同方案,肯定新颖看法与独特分析,捕捉闪光点,肯定学生发言时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说口头表达能力、制作PPT的水平、录制小视频的创意等等,引导学生在后续的案例讨论中认真分析,将结论梳理清楚后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为日后工作汇报等打好基础。

总之,在高职会计《会计基础》教学中,尤其是前期学习理论知识时,恰如其分地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将课堂讲活,将灌输式课堂翻转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颖而有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结合时代特色选择和设计案例,以丰富的形式展现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的兴趣,由注重“教”转化突出“导”,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案例与交流讨论中发掘相关理论知识,也得到一定的操作技能与实践方法,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2]刘婷.案例教学及其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2).

上一篇:农村闲置宅基地现象分析 下一篇: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