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参与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04 11:12:42

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参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通过讲授以及板书,将教学内容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在教学模式构建中的自主参与性,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行简要探讨.

一、合理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之中,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注意到学生的心态以及心理情况,很少会对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学是否感兴趣进行关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提不起精神,无法集中课堂听讲的注意力,难以对该学科产生兴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别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中.高中数学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其实不然,高中数学其实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吸引力的学科.为何许多学生会对高中数学感到枯燥乏味呢?这是由于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技巧,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尝试将数学知识融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随机抽样”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运用到随机抽样的实例引入课题: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中看到一些类似于人均收入、人均身高等数据,这些数据是否是通过逐一统计得出的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显然要做到完全数据统计是不太现实的,那么这些数据又是如何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随机抽样.

二、教学过程中多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之中,就需要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将课堂沦为教师的一人独秀,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分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增加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主动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来.

例如,在讲“函数”时,教师可以提问:函数的值域这一概念是什么?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什么?每一个函数都有定义域么?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丰富数学课堂互动形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之中,可以运用课堂互动的形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对这一环节的重视,这就往往会导致课堂氛围缺乏生机与活力,从而使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好的教学互动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互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形式,丰富课堂互动这一环节,如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互动,还可以采取数学课堂竞赛的方式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

例如,在讲“基本初等函数”后,教师可以以“从多个方面分析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为题,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或者是设计一系列的竞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加强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采取多鼓励的态度,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让学生与教师成为朋友,引导学生参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好要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情绪和心理方面的状况,及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以及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在沟通过程中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之中.

上一篇:数学教学与迁移思维融合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