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劳动

时间:2022-06-03 06:02:26

让孩子学会劳动

劳动是人类的特性,劳动专属于人类。人类的自由自在、自觉自为的劳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劳动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自然界和人自身。但是在全球化时代,科技空前弘扬,人类逐步陷入身体退化和精神迷失的状态。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越来越明显,只见知识不见了人的本质存在。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教育人。劳动是教育的本源,学会劳动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由于各种原因,劳动与教育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消解了教育发展人的功能与价值。

劳动未能与教育很好地结合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知识化,常常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一些劳动教育基地,听听讲解,少有技术操作和模仿。二是片面化,认为智育第一,劳动不是教育的目的。三是形式化,劳动就是在学校扫扫地清洁一下卫生,或者是在家里帮家人洗洗碗,打打鸡蛋。四是边缘化,认为教育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就是培养道德品质,而不是要学会劳动,劳技课常常被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挤占。五是狭隘化,认为劳动就是种田,劳动就是惩罚,甚至将劳动教育赋予思想政治改造功能。六是功利化,认为劳动无用,劳动者工作强度大、工资福利低、晋升机会少、职业前景差等。劳动未能与教育很好地结合造成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区分不了韭菜与麦苗,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以劳动为荣,不尊重他人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脱离生活和劳动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劳动未能与教育很好地结合,劳动教育被弱化被淡化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因素,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二是文化因素,如学而优则仕,君子谋道不谋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三是制度因素,如应试教育是以训练获得高分的考试选拔制度。四是社会因素,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群体,家长的过度期待,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蔓延等。五是教育因素,如手脑分离、知行脱节,未真正实行素质教育等。劳动并不等同于劳动教育,劳动与教育结合,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爱惜劳动的真正的劳动者,关键是要赋劳动以教育意义,发挥劳动本质的价值。

劳动曾经让我们的教育很灵动。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他立下宏愿要“征集100万个同志,创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他写的《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手不用脑,快要被打倒。用脑不用手,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语言朴素,形象生动。他首次把垦荒、施肥、修路等劳动列为考试科目。教育部曾于1958年规定开设生产劳动课,初中开设手工劳动和农业基础知识,高中开设农业实习和机械实习,还规定学生每年要参加14至28天的体力劳动。把生产劳动教育制度化、课程化的做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劳动是立国富国之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问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德国总理默克尔回答:“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可见劳动是德国经济领跑欧盟的秘诀。劳动让我们国家繁荣富强。劳动创造财富使中国工厂变成了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正迈入全球最大市场。劳动孕育创新使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智造,正迈上赶超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之路。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5万亿元,2014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超过万亿元。

列宁说体力劳动是社会解毒素,恩格斯说劳动是从创造工具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贯彻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最新精神,坚持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实际体验和适当适度的原则,丰富资源,统筹资源,构建多样模式,结合现代创新平台,借助我国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如烧冶铸锻、织染缝绣、编结扎饰、笔砚纸墨、木工雕琢、装潢印刷、烹饪酿制等数不胜数的专门技艺技巧,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弘扬中华民族创造智慧和中华文明独持品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让孩子学会劳动,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一门手艺伴随终身,让劳动变成孩子真实地生活生存的基础和方式;让劳动奠基孩子的发展,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劳动使孩子成为一个能动的人、创造的人、自由的人。孩子应以劳取酬,过一种有情趣的生活,一种雅致的生活,一种幸福的生活,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劳动者。

上一篇:浅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下一篇:文言实词品断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