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模式探析

时间:2022-06-03 04:01:32

农产品物流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理论与农产品的逐步结合,关于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农产品物流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探讨和分析了国内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现状。在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应建立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减少农产品损耗,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55-0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尤其是对物流时间和技术要求较高的生鲜农产品来说,这种损失更为明显。因此,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剖析农产品物流过程及其运行效率,本文以农产品物流模式为切入点对农产品物流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和分析,从而为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典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的超市主导型;另一种是日本的农协组织下的批发市场主导型。在美国和日本,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通过各自的物流模式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对其运行效率以及改进方法进行探讨分 析。

P.J.P.Zuurbier认为美国约有3/4的水果和蔬菜是通过超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并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美国、法国和荷兰的零售商及中间商进行了研究,认为垂直协作是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的措施。Cook认为随着美国零售业的不断发展,拥有配送中心的大型超市在购买生鲜食品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批发市场作为中介,而是从供应商手中直接获取,生鲜食品从产地经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日本学者正认为,近年来日本的流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型贩卖店铺和配送中心的物流模式正在逐步发展起来,以批发市场为主的物流模式以及价格形成机制都需要进行改革。江端一成认为由于生产规模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原因导致了农协组织下批发市场的功能正逐步减弱,提出大型超市与生产者直接交易的市场外流通模式,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协会组织都很发达,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美国产地市场比较集中,单个农场主的生产规模大,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流通渠道短、直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物流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而日本的农产品需要经过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批发市场才能到达零售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从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发展变化来看,减少物流环节、实现农产品直销逐步取代批发市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现状分析

农产品物流涉及物流主体、物流场所以及物流渠道三个方面,对于农产品物流主体和物流场所的认识,国内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对于物流渠道的认识,由于学者们对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或组织)的认识不同,所以产生了一些分歧,构建了不同的物流模式。

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来看,由于批发市场具有开放性、低成本的进入与退出等优势,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是通过批发市场到达消费者手中。张闯、夏春玉通过对这种渠道中权力结构的分析,认为由于农户规模小、数量众多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这一渠道的低效率运行。而刘东英等则认为物流主体低组织化程度和低物流综合能力这一特征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以批发市场为依托的随机型物流链是目前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效率的最佳选择。随着我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逐渐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组织形式,因此出现了以龙头企业主导的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整个渠道的收益,而在此基础上引入合作社这个中介组织则进一步提高了运行绩效。

不论是现行的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物流模式还是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共同为主导的物流模式,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损失巨大的问题。因此,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李晓锦、范秀荣提出建立专业化的物流体系,物流中心的兴建则是迈向专业化的第一步;宾幕容、周发明提出应该推进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而李季芳认为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能完成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配送的一体化,使生鲜农产品真正“生鲜”。

以上几位学者将我国农产品的物流归结为几种简化形式,对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使更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我国现行的主要模式,也是最初级的形式,批发市场的集散作用仅限于本地,由于销地批发市场远离农产品产区,物流环节过多,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了农产品损耗严重;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替代产地批发市场的部分职能,直接进入销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等下一个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是这种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农户在与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同样,企业也不得不经常面对农户的违约行为,因此,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加入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完善。结合现代物流理论以及国外的实践可知,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如超市连锁经营、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等将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未来趋势,专业化的物流主体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化,有利于生鲜农产品以高质量、低价格送达消费者手中,从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三、基于各种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分析

由于我国现行制度的安排,造成了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物流渠道分散的现状,进一步加剧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各种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产生都是最优的选择结果。黄祖辉、刘东英提出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对农产品物流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基本制度安排。罗必良等认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体制是一种适宜的组织制度安排。李晓锦、范秀荣认为,农产品物流中心同批发市场一样采用三方规制结构也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用来分析一切制度和组织选择的根据,因此,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的文献也不在少数。蔡荣等从交易费用的视角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对当前我国果蔬市场存在的几种模式进行效率分析,提出了新型果蔬市场流通模式。

一些学者也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李季芳认为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办法是培育核心企业以替代目前的批发市场,提出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还有少数学者运用网络组织理论、有向图理论、渠道行为理论等对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如夏春玉等人从网络组织的角度来研究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复杂多样的契约和关系而使各个流通主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组织模式――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这种模式能克服市场组织的风险性以及企业(科层)组织的教条僵化。

与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相比,我国学者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这些研究仅仅是对我国现存的物流模式进行简单描述或对某种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对于这些模式的比较也仅仅是定性分析,缺乏严格的定量分析,无法证明哪种模式是最有效率的、最适合当地农产品的发展。其次,对于具体农产品的研究,也只是细分到果蔬、生鲜这样的概念,由于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南北差异显著,不同的农产品也应该具有各自的物流模式。再次,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而对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中核心企业的研究则很少涉及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及信息系统的运用。最后,国外的农产品物流研究已经将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独立的物流主体纳入物流体系中,而我国的研究中则鲜有涉及,关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理论还不够深入,缺少理论基础。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是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等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交易效率和交易费用的理论角度提出需要构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和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一致,都包括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但是,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其运行效率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环节过多的物流模式造成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超市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通过配送中心实现农产品直销,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而物流同样比较发达的日本也在朝这个趋势发展。发达国家直销的物流模式是在生产规模化、大型连锁超市及配送中心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普遍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来看,不论是生产者、中间商还是零售商都不具备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能力,不能成为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主导者。因此,对于农产品物流来说,应该尽快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建立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减少物流环节和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最终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P.J.P.Zuurbie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Fresh Produce Industry:A Mile to go[J].Journal of Distribution Research,1999,(3):20-30.

[2]正•こうのすただし.青果物取引の相化と格形成の[J].林金融,2004,(9):22-33.

[3]江端一成.青果物卸市の能分化のについて[J].食品流通研究,2002年冬号(No.2).

[4]张闯,夏春玉.农产品流通渠道:权力结构与组织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5,(7):28-35.

[5]刘东英,梁佳.中国的生鲜蔬菜物流链:观察与解释――以河北省乐亭县蔬菜物流系统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8):47-55.

[6]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83.

[7]李晓锦,范秀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制及其专业化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6,(8):43-46.

[8]宾幕容,周发明.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6):44-46.

[9]李季芳.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7-19.

[10]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5,(4):49-53.

[11]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的效率决定:一个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0,(8):26-31.

[12]蔡荣,虢佳花,祁春节.果蔬市场流通效率与制度设计――基于交易费用视角和SCM理论的分析[J].生态经济,2007,(7):117-121.

[13]夏春玉,薛建强,徐健.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

上一篇:Acegi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