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媒体如何在大学生舆情引导中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2022-06-03 11:01:59

校园媒体如何在大学生舆情引导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要:大学生舆情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媒体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特殊载体和重要途径,在提高大学生认识判断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舆情以及促进舆情良性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园媒体 舆情引导 舆情要素 舆论

一、校园媒体的新情况及作用

校园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大主要媒体”,以及横幅、展板、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它们既是社会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独特文化特征和技术特点的舆情载体和平台。本文探讨的是大学生舆情引导。所以提到的校园媒体主要指高校校同媒体。当前,高校媒体呈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的格局。传统媒体有校报、橱窗、广播,新兴媒体有有线电视、网络乃至手机等。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设法融合其他媒体的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传播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重要影响。如校报,既加强深度报道这一传统平面媒体优势,同时还推出网络版,吸纳网络媒体的快捷、方便、互动等优势。网络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还推出视频和一些深度报道及品牌专栏,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另外,校园媒体还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影视学科优势制作视频短片,反映师生的学习生活,在校园网络和电子屏幕上播放,不仅受到师生好评,还引起社会关注;同时,高校校同网络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强势推出红色家园等网站。不断提高校园媒体的传播能力、扩大了校园媒体的影响力。在技术改进的同时,校园媒体在理念和功能等方面也有较大改变:从注重宣传教化到宣传与信息传播并重;从常规报道到主动策划和新闻背景的挖掘;从新闻报道到学校形象传播等。这些改变使校园媒体的触角延伸到学校工作尤其是学生工作的各个角落,功能得到大幅扩张和渗透。总之,校园媒体在发展中呈现出扩张性和渗透性,产生“立体传播效应”,在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思想引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今大学生舆情及其要素、特点分析

舆情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舆情主体、舆情客体、舆情内容、舆情载体、舆情空间、中介性事项等,舆情的发生、发展、演化与这些要素密切相关,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舆情是指在大学校园内,围绕中介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对国家与学校管理者乃至某些民众特定的行为、现象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和反应。作为舆情的一个特殊种类,大学生舆情及其要素都具有鲜明特点。

1.大学生舆情要素。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一代,这些学生深受信息化大环境影响,具有知识层次高、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造性等特点。但他们也有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的判断不够准确、容易受社会舆论和各种思潮影响等不足。舆情客体是中介性社会事项所涉及的各个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高校。大学生舆情客体包括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当前发生的大学生舆情中,舆情主体大多是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舆情内容主要指舆情主体的认识、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等。舆情载体是舆情传播的媒介、手段。大学生舆情的载体主要是校园媒体。舆情空间是指大学生舆情发生发展的场所,是舆情发生、演化的时空背景,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传播环境、精神环境,有的学者将舆情空间分为“硬空间”和“软空间”。“硬空间”指校园内的教室、宿舍、食堂、班级等学习生活场所及互联网和手机等搭建的交流平台和虚拟空间,尤其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一个重要的舆情空间,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软空间”是指影响舆情产生、演化的无形因素,如角色规定因素、民族文化传统因素等。中介性事项是大学生舆情发生和演化的刺激物。与一般民众相比大学生关注范围更广,中介性事项更加复杂多样,从学习生活的琐事到国际大事等都可能成为中介性事项。

2.大学生舆情特点。因为舆情要素的特殊性,大学生舆情也呈现出鲜明特点:(1)内容与形式的复杂化。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类型的舆情:按照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舆情、隐性舆情等类型。与社会舆情相比,大学生舆情涵盖了所有类型,这主要是由主体的多变性和中介性事项的多样性决定的。(2)发生与演化的迅捷化。舆情的发生、演化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关注范围、反应的灵活性和中介性事项的刺激强度密切相关。大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利益诉求多、关注范围广、反应灵敏,所以大学生舆情能迅速产生。加之大学生群体化程度高、交流空间集中、能熟练使用现代网络媒体迅速传播等,所以舆情发展演化呈现出快速、迅捷的特点。现在很多信息在几秒钟就可以迅速扩散,甚至产生舆情危机。(3)性质与影响的多样化。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补益性舆情、损益性舆情、中性舆情,一般来讲,补益性舆情是正面性质的舆情、对学生有积极影响。损益性舆情是负面性质的舆情、对学生有消极影响,中性舆情是没有损害和益处的舆情,只是用以娱乐消遣。其实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如损益性舆情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但也许对大学生产生一些启示或教训。

三、新形势下校园媒体在大学生舆情引导中的作用

大学生舆情引导是舆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舆情引导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重点引导;既要分解损益性舆情,又要强化补益性舆情。目前很多高校高度重视舆情引导工作,并采取了各种方法手段。如,浙江高校实行教师联系学生公寓制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加强对学生舆情的引导。舆情引导最有效的方法、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校园媒体。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和高效的传播平台,校园媒体能通过信息的传播提高大学生的认识判断能力、通过宣传报道影响学生的处事方式、通过信息的沟通促进舆情的良性运转,从而在大学生舆情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1.提高大学生认识判断能力。现在的大学成长于信息时代,善于探索创新,能够通过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介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但是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也带来致命的弱点:妨碍了思考能力的发展,减缓思想成熟的步伐。再者,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难以辨别真伪,缺乏判断能力。第三,现在社会也十分复杂,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各种问题,贫富差距大、还存在各种不公平等,加之大学生也面临就业压力、学费压力等,这些会导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产生不正确的认识,甚至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针对这些现象,校园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提供全面积极的信息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积极引导大学生舆情,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尤其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舆情。当前,舆情工作往往局限在舆情的预警、监控、收集、研判等,这导致主体、客体对舆情的认识具有偏见和盲区,也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舆情主体往往视舆情为“洪水猛兽”,想尽办法进行监控、堵截。舆情客体则试图将舆情扩大甚至形成危机,引起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从而解决存在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将制造“舆情”当作发泄手段。校园媒体可以发挥应有的影响力,通过精心策划,结合一些热点问题甚至进行深入挖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舆情。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认为:公众不是去读新闻,而去读新闻中所暗示的那种行动的方向。利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更容易感动广大师生的意向和情感,引起共鸣。校园新闻舆论通过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暗示一种意见的正确性,引导师生对同类事例达成广泛的其性认识。其次,校园媒体还可以通过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直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舆情。舆论是公众公开表达的相对一致的意见,舆情是主体的情感、认知、意向、态度等。现实当中舆情和舆论往往交织在一起并互相转化,舆论引导舆情,舆情影响舆论,二者关系极为密切。舆论对舆情发展乃至人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促进舆情良性运行。作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校园媒体在保持信息畅通、舆情通达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从而促进舆情良性运行。舆情是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舆情研究在中国的一个现实发端,是如何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其实,媒介的飞速发展也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引起了极大变化,政策制定者往往通过媒体征求民众意见,实际上我国正在大步走向“公共政策时代”。当前社会媒体在畅通社情民意,促进舆情良性运转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校园媒体也不例外,当前校园媒体尤其是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舆情空间。在这里平等的交流代替了严肃的教导,亲切的网络语系代替了刻板的官方语系,交流变得轻松愉快。不管是舆情主体还是客体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沟通,舆情主体能够了解客体的利益诉求,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舆情客体情绪能在交流中得到充分宣泄,对舆情的认识更加理性、成熟。这些沟通交流常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减压阀”“黏合剂”,对舆情畅通乃至舆情良性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四、新形势下加强舆情引导的具体做法和实例

1.强化新闻评论导向功能,增强舆情引导辐射力

紧扣师生关注的国家大事和学校中心工作,组织校园媒体主动撰写相关评论和文章,引导师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学校梦的伟大实践。例如,对于当前开展的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活动,在校园媒体刊发评论文章,有助于师生深化对十精神的认识,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2.打造校园媒体特色栏目,增强舆情引导吸引力

安阳师范学院打造德育平台“博客家苑”,通过开通师生博客和微博;组建“红色家苑”“亦师亦友”等10个系列博客圈和“安师青年”“规划人生”“教师沙龙”3个微群,引导师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深受师生喜爱,累计访问量达80余万人次。

3.倡树正面典型,增强舆情引导感召力

安阳师范学院在校报开设“寻访身边好人”专栏。组织校报记者深入师生采访,挖掘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推出了敬业奉献张成伟、王铮等一批育人楷模、自强不息李延平、郑璐等一批优秀学子,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

4.整合校园媒体优势资源,增强舆情引导聚合力

校园媒体各有优势和劣势,在整合时应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加强协同传播研究,提升协同传播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如校报上的深度报道文章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及时播发;强化学校新闻宣传中心职能,实现各科室分工协作、设备互用、技术互助、信息互通。形成上下联动、多层次、立体化的舆情引导体系,充分发挥校园媒体传播的集合效应。(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作者主要从事新闻宣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小时代》票房飘红对大数据时代传播力建设的... 下一篇:大型新闻行动成功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