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与套期保值会计

时间:2022-06-03 08:17:39

公允价值与套期保值会计

作者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工具与套期保值会计。现供职于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已出版的专著有《套期保值会计研究》,在国内知名会计学术期刊上已10余篇。

前言

公允价值,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由千技术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当前,会计项目的计量模式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等计量模式组合在一起的混合计量模式,而套期保值会计正是为了处理企业在套期保值活动中由手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在计量属性上的不一致而制定的一种过渡性会计处理方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面公允价值的实施是有可能的,那时会对套期保值会计带来哪些影响?套期保值会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若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得以实施,会对套期保值会计带来哪些影响?那时套期保值会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入手。

一 公允价值的含义

CAS22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IAS32和IAS39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F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当前交易中,熟悉情况、非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另外,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金融工具,另一类是针对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从其工作顺序和已颁布的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是从金融工具人手,逐步推广到其他资产和负债。

从三者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的意思表达是一致的,都强调公允价值是以“交易”为基础,并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经营规模,也没有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然而实务中,我们经常要对处于非交易状态的资产或负债确定公平价值,以便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因此,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没有受到定义中“交易”的约束,公允价值实质上成为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计量基础。会计信息必须是可靠的、有用的,这要求所有的计量属性都必须是公允的,否则,不公允的计量属性必然会导致不可靠的和无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从广义上说,历史成本也是公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已经发生,以交易发生时的公允价值客观、真实地反映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其实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初始计量环节是相同的,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方面,历史成本强调的是一种静态价值。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必须公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这也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公允价值实质上是要求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公允的计量和反映,提高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透明度,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根据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公允价值能够提供相对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初始计量上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当时认为最公允的价值去计量交易或事项,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因持有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是否在表内予以反映,是否对初始获得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后续调整,相比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公司持有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会发生变化,有些项目(如股票、期货等)的价值会发生较大幅度变化,企业应按报告日的公允价值来反映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如果还按取得时的价值反映这些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将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甚至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其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都应予以确认,计入当期损益或权益中,最终都形成企业的损益,这样就使得企业提供的损益表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现时损益,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公允价值会计在理论上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会计报表反映报表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不能提供公司整体的公允价值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可靠的。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公允价值有时并不公允”,尤其是在市场不发达、缺乏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市场或估值者的估值水平不高时都会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另外,公允价值会计要求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应按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调整其报告金额,同时将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计人损益或权益中,这可能会出现在没有现金流配合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发生异动,使企业管理层有盈余管理之嫌。

然而,我们应清楚认识到,任何计量属性都无法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在反映企业资产或负债的现时价值上,公允价值还是相对公允的,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是相对可靠的。因为,一方面,对存在相同或类似市场的项目,其交易价格可以做为公允价值;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相同或类似市场,只要评估机构从客观,独立的角度出发,运用可靠的评估手段,做出的评估结果我们应该认为是相对可靠的。因此,尽管公允价值法自身存在一些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公允价值。在当前没有其他更可靠的计量属性出现前,我们应承认公允价值会计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所做的贡献。

三、公允价值与套期保值会计

(一)公允价值与金融工具计量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为相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而言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将金融工具的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做为其长期目标。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商品价格、利率、汇率等价格风险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当下,企业为规避这些价格风险而利用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来为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在尽最大努力对当前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的条款予以改革和完善,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更为有用。

在计量属性方面,历史成本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企业面临的损失得以递延,掩盖了企业当前的损益,错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时机,也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理智的决策,为了弥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金融工具计量上的难以克服的缺陷,金融业、金融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对一些金融

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井对其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相关规定,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然而,不管是美国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没有实现对全部金融工具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而是按照企业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图对其进行分类,采用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计量,并对相关损益的确认采取不同的方法,形成一种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

如前文所述,套期保值会计主要是针对由于金融工具的混合计量属性引起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在确认和计量期间上不匹配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制定的特殊会计。

(二)现行混合计量模式将存续

不管是FASB、IASB还是我国的财政部都认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计量属性的混合计量是一个过渡性的模式,套期保值会计也只是为了适应这种混合计量模式而制定的特殊会计,它们都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做为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金融工具当前的计量模式是按照企业管理层的主观意愿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金融工具采取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计量。尽管其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一方面是由于实施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还需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另一方面,混合计量模式在当前有其合理的一面。因此,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没有更可靠、易实现的计量属性出现的情况下。这种混合计量模式可能还将继续存在。

(三)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与套期保值会计

1 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对套期会计的影响

国际上许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全面实施公允价值进行了长期讨论,例如,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6年了《衍生产品及其他金融工具》的讨论稿,其结论是:鉴于混合模式有很多缺点,所有的金融工具最终都要用公允价值计量。1997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ICA)在共同的讨论稿《金融资产和负债会计》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IASCl999年度第二次理事会听取了JWG关于金融工具准则研究进度的报告,并讨论了有关金融工具计量以及套期保值会计的存留问题。JWG认为将公允价值计量扩大至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同时将套期保值会计从IAS39中删除,今后不再采用套期保值会计。

如果实施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会对套期保值会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做个简要分析,具体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是从金融工具全面计量开始,逐步推广到所有资产负债项目,最终实现对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计量。当最终实现对所有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时,可能仅需要对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采取套期会计,因为在预期交易没有发生之前,无法按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其他的套期保值会计都已无需存在。

2 全面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

2000年12月,JWG了一项建议草案:对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且所有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得或损失都确认为当期损益,这一模式遭到了实务界,尤其是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机构的强烈反对,原因是:一方面,许多人接受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金融资产更具相关性的观点,但较难接受对金融负债,特别是对债务也采用公用价值计量;另一方面,银行界人士认为,对于贷款来说,还是现行的历史成本模式更能提供相关和可靠的信息,因为对于没有公开市场价值的贷款这类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获得涉及过多的主观估计,影响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如果当前实施全面公允价值计量,除了无法回避前面述及的有关公允价值的缺陷外,公允价值计量还会导致企业损益的大幅波动。按照JWG建议草案,全面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所有公允价值的变动都在损益中确认,则企业的损益会产生由没有现金流配合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大幅波动。同时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分析难度,他必须弄清企业损益中,哪些是由生产经营带来的,哪些是由公允价值变动得到的。另外,由于大量未实现损益的表内确认带来损益上的大幅波动,必然对企业的应税所得产生影响,让企业为未实现的损益提前纳税是不合理的,同时也为一些企业掩盖利润或少缴税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这势必会进一步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由于在当前实施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上述局限性,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只能认为是努力的方向。因此。套期保值会计在未实现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之前还是会继续存在,我们只能对其加以不断完善,使其更易于企业运用。

上一篇:非对称信息对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法规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