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对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影响与对策

时间:2022-10-04 09:02:36

非对称信息对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影响与对策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对目标公司选择的影响入手,通过对信息对称与信息非对称下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选择情况进行比较,确定其异同,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给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对策与建议,强调收购方在选择目标公司时应该注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减轻因此问题对企业收购造成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收购热潮在国内兴起,而决定收购的首要任务即是选择哪一家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以求得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然而,收购中非对称信息是收购初期目标公司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收购的过程问题以及并购后的公司整合问题,而很少有人关注收购初期目标公司选择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在收购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信息对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影响

信息是当代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是它的定义却难以确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中提出的信息定义体系,他认为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条件区分不同的层次来给出信息的定义,所引入的约束条件越多,定义的层次就越低,它所定义的信息的适用范围就越窄;根据引入的条件不同,可以给出不同层次和不同适用范围的信息定义,在经济往来日益复杂的商业社会,人们不得不重视信息在彼此交易中的潜在作用,即信息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的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也就是说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环境。在收购中非对称信息是指收购方与目标公司所拥有的信息异同,所谓异同一方面是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有差异,另一方面就是一方掌握全部信息,而另一方掌握部分信息。

在探讨这一问题前,首先介绍一下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xE,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笔者认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收购理论中来,本文中,公式中的V代表未来现金流量,E代表选择此目标公司成功的概率。E和V是影响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意愿强弱的主要因素,M代表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意愿,也就是如果收购方选择了此目标公司,未来将会获得的收益额(收益额越大,意愿越强,收益额越小,则意愿越弱)。通常情况下,收购方决定选择某一家目标公司进行收购,首要任务是要准确的评估出该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收购后成功的概率等重要因素。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对这三个变量的分析,得知收购方在信息对称与非对称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将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且达到不同的效果。以下是通过具体数字对这两种情况的详细分析:假设收购方有A和B两家目标公司可以选择,A为质劣企业,B为质优企业,在收购时点上,A企业的市场评估价值为200万元,而B企业的市场评估价值为600万元,收购方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收购后公司可以持续经营。

(一)信息对称下,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状况

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质劣的企业成功概率t0.5是可以合理推测的,本文假设收购A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是100万元,成功概率为0.4,收购B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为1100万元,成功概率为0.6,则收购A和B企业所最终获得的收益分别是100x0.4=40万元,1100x0.6=660万元,显而易见,收购方在收购了市场价值为200万元的A企业时,得到的收益是40万元,而在收购了市场价值为600万元的B企业时,得到的收益是660万元,因此,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收购方更愿意收购B企业,如此,市场也可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如表1。

(二)信息非对称下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状况

在信息非对称下,由于收购方不知道A和B两家企业中哪一家企业是质优企业,也不能对目标公司的预期值进行真实的预测,因此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由于收购方不能完全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状况,只知道同行业中质优企业的平均市场价值是600万元,而质劣企业的平均市场价值为200万元,却不能准确判断哪家企业值得收购而哪家企业不值得收购,所以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描述,收购方计划意愿投资目标公司的投资额应为600万元(A和B市场评估价值分别推测出来的预期收益值的平均值),成功概率都为0.5,在这种情况下,收购方收购A企业和B企业得到的收益是相同的,都是300万元。那么,如表2所示,收购方若收购A企业将获利100万元,若收购B企业将亏损300万元,显然,收购方将选择收购A企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的的错误选择,收购方做出这样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风险周为在非对称信息下,未来现金流量和成功概率是靠虚假的信息预测得出的。

以上是对信息的对称与否在影响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方面的两种典型情况的分析,笔者主要是说明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时应注重非对称信息造成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双方的信息差距,从而可以减轻企业在收购过程中的风险,增大企业收购目标公司的成功概率。

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一)获取的信息不真实

因为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是基于一些指标的,而这些指标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将是不真实的,通常情况下,收购方是尽量压低价款,而目标公司是尽力提高价款。在我国主要是以协议来达成交易,而协议的价款要由许多因素来决定,有些定量的因素如经营成本、税收负担、货币成本等可以确定,而有些定性的因素如行业生命周期、经营发展趋势、财务能力、投资风险、市场评价等却是不可估量的。

(二)调查不充分

有些风险厌恶型的收购方宁愿做出最谨慎的选择,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做实质性的调查工作,正是因为有这种顾虑,收购方往往只根据市场上表面的信息来推测预知变量,从而给质劣的企业留有可乘之机,而这样做往往也不能达到应有效果,甚至得不偿失。

(三)误选评估机构

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的一项重要依据是目标公司的价值,而目标公司的价值多数是由评估机构来完成。目前,我国评估机构存在两大主要问题,即执业质量不高和管理不规范,一些评估机构甚至受经济利益驱动,追求低成本,简化评估程序,缺乏风险意识,这样势必会对收购方选择目标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使收购方经济利益受损。

三 对策建议

(一)注意诚信问题

当今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的企业屡见不鲜,由此给交易双方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周此选择目标公司前应该首先考虑目标公司的诚信度。笔者认为收购方衡量目标公司诚信度时可参考以下三点标准:1 根据以往的公开报告数据,详细检查准备收购的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因此问题被处罚的记录。2 根据重要客户、主要消费者对目标公司及其产品的认可信任程度进行分析。3 通过与目标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个人接触考查信任度。

(二)掌握方法,进行充分调查

多数学者都提出收购方在选择目标公司时需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并且也提出在调查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疑虑,如成本高等。笔者也同样认为收购方收购目标公司之前做充分的调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并且进一步提出可实现充分调查的三方面建议:1 参考目标公司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和目标公司以往的重要交易记录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预测;2 选择目标公司时选择与本企业相关行业的公司,这样可以减少部分调查的工作量,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专业技术层面的部分信息,3 抓住时间的优势,掌握充分的信息。制订公司未来规划时就已经把收购的目标公司确定周为提前瞄准了目标,所以我们必定会时刻关注该公司的动态(近几年的发展状况、重大决策、阶段性进展情况等),以便抓住时机,主动出击。

(三)慎重选择评估机构

由于目前评估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主要由评估机构来完成,评估机构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信息的对称度,因此收购方应该选择有资质的、负责任的、能够如实反映目标公司真实状况、不存在会夹杂任何私人利益或不正当行为倾向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评估机构。

上一篇:对中美会计准则存货成本与市场孰低法的对比研... 下一篇:公允价值与套期保值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