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3 05:32:04

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出来,尤其以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人才流失问题最为严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7.5年,而民营企业寿命仅仅为2.9年,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必须制定具体的对策来完善其激励机制才是长久之计。本文从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当下民营企业在员工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激励 问题 对策 三高乳业

一、三高乳业走向没落的概述及其分析

三高乳业从2006年成立至2010年11月4日退市,四年时光见证了了企业的巅峰,却又在短短的时间内目睹了退市,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对其进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三高乳业的灭亡,不是奶源的质量问题,也不存在乳产品的滞销问题,而导致三高乳业最终灭亡的,却是企业的人才管理问题。

其一,翻阅工商局中三高乳业注册变更材料发现,从2006年公司成立至2010年,注册法人共经历了4次变更,任职时间最长的是13个月,最短的仅仅只有8个月。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频频变动,导致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过多,经营理念与人才管理方式频频更迭,使三高乳业在动荡中逐渐丧失自我。

其二,企业技术滞后也成为三高发展的绊脚石。但是企业的创新力量不足却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人才造成的。三高乳业的本来创始人何涛所掌握的乳酸菌发酵技术,曾令发展之初的三高占尽了先机,一度使企业领跑重庆奶制品市场。然而,在企业发展后期,高层管理者的股权纠纷,内部斗争,消极怠工等一系列因素使何涛选择离开三高的管理一线,直接影响到了三高产品的技术更新。

其三,在市场经济的巨大浪潮下,三高在品牌维护上的投入并不大,三高乳业每年用于产品的广告投入为10万元。同时,在最初出现亏岁的时候,三高选择了开源节流,关闭收奶站以及营业网点,令市场进一步萎缩。

二、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薪酬机制不合理

我国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中,对一般员工而言,实行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即工资和奖金或津贴。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而言,主要有年薪制和销售提成等形式。在这种传统的薪酬激励体系下,企业员工、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骨干人员的收入,所体现的是他们当前对公司所做出的贡献。评定标准主要是当前公司经营业绩和个人业绩,与公司未来没有关系,不存在长期激励。

(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对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级经理人才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单一陈旧,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规律的考评体系。针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存在过多的主观因素或者采用过于传统的量表考查方式,无法对员工做出一个相对标准的绩效考核。

(三)对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落后

我国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在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很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很多企业将社会保障看做是企业的多余开支和累赘,由于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员工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人才流失,是企业的发展受到损失。

(四)精神激励滞后

不少从私营企业跳槽的人都深深感受:“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激励”。这从侧面反映了私营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的现实。民营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一些私营企业压根儿就不存在相关制度,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激励还停留在人治的基础上;而另外一些私营企业岁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很好地执行下去。一方面,企业虽然能够以优厚的物质条件招聘人才,但在引进人才之后,由于其自身运作机制上的问题,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而这些人恰恰又是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企业引进人才的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那么人才的流失就成为必然。

三、改进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当今经济时代,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是一种现实人性,以正面的自然的激励和民营企业员工自发的愿望,促使他们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为假设,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本管理。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将人资资源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员工管理,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将民营企业员工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针对民营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同时,借助通讯技术的发达和日益完善,加强企业部门横向和纵向的沟通,鼓励公务员民营企业员工发表意见,使决策、计划透明化、民主化,扩大决策、计划的参与群体,调动其积极性。

(二)运用多手段进行激励

将薪酬福利激励、股权激励、环境激励、事业激励、感情激励充分运用,改变单调的薪酬激励方式,将员工的利益收入与企业的利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让员工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参与工作,增进员工的协调合作关系,强化团队协作。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良好的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形成的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形成一种长期的文化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奎峰,杨玉华.“企业人才的配置、激励与培养”[J].人力资源,2002.

[3]魏杰.中国企业二次创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论企业价值理念的培植与开发 下一篇:试论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