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时间:2022-06-02 08:54:33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术前、术中、术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术后视力为0.3以上的49例(66.2%),0.1~0.3的25例(33.8%),未出现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全部患者均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其中非常满意51例(68.9%),满意22例(29.7%),不满意1例(1.4%),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 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61-02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患者晶状体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白内障症状的出现[1]。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的血糖过高,手术切口的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出血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42~83岁,平均(57.4±3.7)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该组患者均行白内障冷超乳摘除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中、术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该组患者入院后均加强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在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不安心理,对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存在疑虑,所以,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使得患者逐渐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

2.1.2 血糖监测 术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及并发白内障的时间,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用药种类、剂量、时间、方法,以及平均血糖值范围等[2]。在术前按照规定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并且认真记录相关结果,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1.3 健康教育 在该组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中,主要做到以下两方面:①在尊重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进食,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正常发挥;②指导患者补给充足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尽量做到戒烟、戒酒[3];③嘱咐患者注意术前休息,防止受凉;④术前协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呼吸感染及泌尿道感染现象的发生。

2.1.4 术前准备 术前2 d,遵照医嘱为患者滴抗生素眼药水,3次/d。手术当日早晨,为患者剪除术眼睫毛,并冲洗结膜囊与泪道,预防发生手术感染的现象。术前30 min,术眼滴复方托吡咔胺扩瞳,以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所有患者均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0.1 g,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2.2 术中护理

在该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巡视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与恐惧感。术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必要时应立即给予吸氧。如果患者术中咳嗽或打喷嚏,护理人员应协助指压人中穴或指导患者用舌尖顶住上腭[4]。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在该组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一般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患者在手术当天应尽量保持平卧、多休息,避免因侧卧而对术眼施压。同时,患者应避免咳嗽、低头、活动过多及抬重物;②嘱咐患者术后多进食多纤维、易消化的糖尿病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呼吸新鲜空气,保证安静的休息环境,以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5];③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术眼的清洁,注意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及有无分泌物,以防止出现局部感染;④按照医嘱定时为患者滴用散瞳剂、抗生素或其他眼药水,并采取必要的瞳孔护理措施,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继发伤口愈合困难及局部感染等症状,所以,要加强眼球胀痛、恶心、头痛等症状的严密观察,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该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细菌或霉菌感染是导致患者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因素,多发生于术后2~3 d。因此,在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眼疼痛、红肿、视力下降、畏光流泪、角膜水肿、前房黄白色粘稠分泌物、球结膜及眼睑高度水肿等症状[6]。如果发现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嘱咐患者注意术后眼部卫生,禁止用手揉术眼;②为了预防患者出现眼压增高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时测量患者的眼压,1~2次/d,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眼胀、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给予患者降眼压药治疗;③人工晶体移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为了防止此类症状的出现,该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嘱咐患者注意平卧位休息,翻身、仰卧等活动应注意动作要轻,避免震动眼部,防止因严重人工晶体偏位而造成其脱入玻璃体内。同时,在该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谨慎服用巅茄类解痉药或使用扩瞳剂,以防止因瞳孔扩大,而造成人工晶体移位,甚至脱入玻璃体内。

2.3.3 出院指导 ①出院1周或半个月到门诊复诊,如有眼痛、流泪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②遵医嘱出院带药,坚持滴眼药,减轻眼部反应;③晶体植入术后,避免过度低头弯腰动作及重体力劳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并发症发生。

3 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术后视力为0.3以上的49例(66.2%),0.1~0.3的25例(33.8%),未出现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全部患者均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其中非常满意51例(68.9%),满意22例(29.7%),不满意1例(1.4%),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

4 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指由老化、外伤、辐射、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患者因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造成混浊。目前,国内外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白内障冷超乳摘除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疗法之一,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后容易出现出血、感染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所以,在患者围手术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及康复效果。

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护理人员必须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使得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同时,在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生命体征变化,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室内的相关操作。在术后针对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防控措施,使得患者尽早恢复视力,及早出院。

总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行动不方便,并且承受了巨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因此,在围手术期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及乐观的态度,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都能按照医务人员告知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加上医务人员的耐心指导,是保证实际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静君,周忠夏,李虹霓,等.白内障手术与血糖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7):425-426.

[2] 李秋明,陆道炎.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3,17(2):174.

[3] 黄晓燕,叶亲颖,邓小宁,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与疗效的关系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5):870-871.

[4] 白晶,徐晓宏.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8):585.

[5] 吴洁,赵燕麟,高伟.Ⅱ型糖尿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一年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2):118-122.

[6] 常文勇,迟革,门大伟,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疗效比较[J].西部医学,2010,22(11):2072-2073.

(收稿日期:2012-12-20)

上一篇:如意金黄散加利多卡因外敷治疗多柔比星所致化... 下一篇: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