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

时间:2022-06-02 11:40:41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

摘要 探索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理论,并对一些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加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应当注重把握普惠性、讲究实用性、突出可操作性和兼顾科普性的工作原则,分析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公共服务;气象;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94-011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理论

1.1 公共服务基本涵义

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有3个方面,即公众性、基本性、非盈利性。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满足其基本需要的非盈利。由于公共服务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服务作为其工作手段,将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作为其主要目标,其资金投入相对较大,经济收益较少且持续时间长。

1.2 公共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公共服务的关系

公共气象服务是将公共气象和公共服务相结合。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公共气象服务兼具公共气象和公共服务的共同特征,是公共服务在气象领域的体现,是公共气象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公共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是由基层气象工作者从事或者提供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主要涉及市、县、乡镇(社区)、村等,反映了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政府和各行各业服务的丰富内涵,显示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广覆盖和宽领域[1]。

1.3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气象服务的分类也不同。依据气象服务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依据气象服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公共气象工程技术服务、公共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依据气象服务行业不同,将其划分为农业气象服务、航空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水文气象服务等。

1.4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效能

为维持区域范围内基层经济社会的稳定,有效保护个人和组织在大气环境中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气候及气象灾害特点、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以最有效的方式指导和帮助社会、经济正确发展,为有效抵御气象灾害而提供普遍、基本、地方性的气象服务。

2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2.1 注重普惠性

检验公共气象服务效果的唯一标准是广大用户或公众能够通过接受服务普遍得到实惠。公共气象服务要有公开、公布的手段,而不是保密或者只有少部分人知晓。目前,山西省气象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体系,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2.2 讲究实用性

必须站在公众角度,把公共气象服务专业化的术语翻译成平民化的信息,使公众喜欢看、看得懂、用得着。普通公众不是行业专家,加之气象工作本身专业性很强,因而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去专业化,将复杂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为浅显易懂、人们易于接受的信息。要充分考虑大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预期,从而真正摆脱专家讲座的高深莫测的腔调以及政府公文式的强制、严肃气氛,让公众感觉到可亲、可近、更实用。

2.3 突出可操作性

为最大化地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在实践层面上,关键是要可操作,要简明、易学、会用且成本低廉。

2.4 兼顾科普性

气象科普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任务之一,公共气象服务是由气象科技知识做支撑。由于公共气象服务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升级,要有计划地渗透科普内容、达到科普目的。

3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改进的措施

3.1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2]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细化,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其次,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农村及偏远山区是气象灾害的多发、重发地区,但这些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却严重缺失,不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再者,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部门联动效率偏低,公共气象服务效益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3-4]。

3.2 改进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措施

一是不断强化基层气象台站的公共服务意识,推动新时期基层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以满足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5]。二是以机制建设为重点,促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长效发展。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争取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公共事业发展范畴,逐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要建立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建设[6-7]。三是不断提升基本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省、市2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气象工作的指导,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部门的预报预测能力和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基层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7]。

总之,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需要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应切实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宗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真正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4 参考文献

[1] 薛恒.公共气象管理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193-203.

[2] 薛根元.在实践探索中加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EB/OL].(2011-05-29)[2012-05-20].http://.cn/xwbb/ylgd/2011 05/t20110529_17551.htm.

[3] 高晓斌,鲁渊平,朱丽荣.陕西成立气象减灾服务中心和用户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气象,2012(2):49-52.

[4] 李永果,侯红运,盛波.济宁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50,53.

[5] 王莘.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海气象,2011(4):2-10,11.

[6] 张成祥,杨赟青.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青海气象,2011(4):90-92.

[7] 罗慧.探索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创新[J].气象软科学,2011(2):36-40.

上一篇: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危害与预防 下一篇:霍邱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