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02 05:17:16

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精心设问,诱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生物学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适时地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结合实际提出:“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如何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提出“为什么骡子不能繁殖后代”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激发并维持学生积极思维的意识。

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夯实思维的基础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思维过程也就无法进行。学生只有构建了科学的、符合逻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后,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全面、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减少思维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这就像把一个个电子元件组成一个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后,才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损耗和反应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思维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要讲清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结构;讲清各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认知过程教学,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现在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只有把认知过程充分合理地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

1.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过程式”教学,再现前人的思维过程

如讲述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可以遵循“选材——试验观察——分析现象——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这一研究过程教学,让学生从前人的思维过程中体会到生物学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如讲遗传系谱图习题时,可以指导学生,第一步是判断显、隐性性状,第二是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位置,第三步是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出现的几率。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解题思路,变无序思维为有序思维。

3. 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在所教的两个高三班级中做过一次尝试,其中一个班为试验班,我每一节课拿出5分钟至8分钟时间,由班级同学轮流上黑板,评讲一条与上节课或本节复习课内容有关的习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调动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实行一段时间后抽测,发现试验班的同学对概念的理解、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明显优于对照班。

四、巧练精讲,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

1. 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生物界是形形、纷繁复杂、多变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1)从构成细胞的化合物角度分析,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2)传的角度分析,是DNA分子具有多样性;(3)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是多样性的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结果;(4)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的多样性。经常进行这类题目的训练,既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克服思维的片面性,使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广度和灵活性。

2. 培养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产生几种类型的?如果将括号内的内容去掉,结果又如何?如果将一个精原细胞改成一个生物体,结果又如何?这些条件和设问角度的改变可以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等多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在生物教学中,讲习题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习题的精选、精讲、精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大城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 下一篇:农村少儿版画综合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