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

时间:2022-06-01 06:25:14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

摘要:高中地理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而且分成了多个模块实施教学。在教学要求上又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而对于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外活动;乡土教材;油橄榄;花椒;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84

高中地理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而且分成了多个模块实施教学。在教学要求上又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而对于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好高中地理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关系,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建议,笔者认为应以地理乡土教材为立足点,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如对当地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调查,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带领学生进行调查,或围绕某个主题开展调查,撰写乡土地理教材。这样,既能整合选修和必修内容,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曾经多次搞了野外活动,并且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心得,以小论文形式在校内橱窗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把这些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装订成册,就是很好的校本课程教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具有复杂性,如我们平时的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笔者就自己所在学校平时的学生课外活动,并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浅谈几点看法。

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地理

本地区属西秦岭末梢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坡陡崖立,多断层发育的地貌,从地形看,本区就是典型的山区。从地质构造看,白龙江两岸多页岩和石灰岩分布,而且走向符合复背斜特征,可断定沿河川分布就是断裂带,属背斜成谷地貌。在这点上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学生探究地质构造的一个实习热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罗盘仪,进行技术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任务,正确判断河谷地质构造。实习地点黄鹿坝村沟谷发育良好,石灰岩分布较广,成为当地宅基修建采石处。这里可以带学生去认识石灰岩,了解这种岩石的成因。同时也可以把万象洞景点的成因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我们身边的地质环境有个大致了解。白龙江两岸沿山麓有大大小小的冲积扇,学校所在地就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扇,它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较大。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密集,建筑物密集,城市化基础好,成为当地经济和文化中心。河流二级阶地发育良好,也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居住地(聚落)。如东坪和西坪。一级阶地成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白龙江冲击小川地较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有后天形成的耕作土壤水稻土水源灌溉丰富,农业发达,成为鱼米之乡。

该处有零星分布的黄土层,受外力流水侵蚀作用,黄土分布整体性不强,在一些缓坡地带堆积着厚厚的黄土,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和聚居区,其它区只是零星分布。从黄土分布情况来看,南多北少。这里又是学生要探究的一个问题。通过调查同学们认为,自然原因可能是:这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多为东南风,这里南坡地区刚好成为迎风坡,雨水冲刷作用强,黄土残留就少。相反,北坡地区多受冬季风影响,强劲的西北风带来了大量的尘土,北坡地区就成为黄土的沉积坡,黄土分布因此多。

二、白龙江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水文地理

白龙江是当地河川农业的主要水源,它的季节变化很大。受地形控制成西北――东南流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地区受冲刷作用强于北岸,北岸沉积多,河川分布明显宽于南岸,在河道弯曲处,受凹凸岸影响,凹岸狭小,凸岸地区则较为宽广,成为当地的主要聚居区和农耕区。人口和交通多分布于北岸,212国道就是主要沿着北岸延伸的,村镇北岸明显多于南岸。白龙江两侧沟谷内空间狭小,对当地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如农民地块小,农业规模效益小,生产结构调整不利。“5・12地震”后,灾后重建及基础交通的建设,人们在河道采砂,容易造成洪水期间排水不畅,引发洪灾。对于这点在高一必修教材中出现的地转偏向力问题、河流沉积问题、凹凸岸问题等都可以得到解决。

三、气候特点――自然地理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连四川省,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地理坐标在东经105°和北纬33°左右。这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山地占90%,海拔550-4187米,从南向北有北亚热带、暖温带半湿润、高原湿润三种气候类型。受地形影响,垂直气候变化明显。武都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夏秋雨水多,冬春干燥。学校所在地位于武都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在40℃左右,最低气温-8.1℃,年日照时数为1709-1911.7小时,有效积温4568℃,年降水在500毫米左右,无霜期大于270天。由于西秦岭山系的屏障作用,沿河谷及缓坡地带,为喜温暖的油橄榄提供了良好越冬渡夏和生长结实条件。这一区域除雨型不同,其他气象要素都与世界油橄榄主产区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是中国油橄榄优先发展的优势区域。该区域成土母质为千枚岩、页岩和石灰岩风化物,土壤属冲积,堆积潮土和侵蚀性褐土,以砾质沙壤为主,PH值在7.0-8.0之间,属中性偏碱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质地疏松,通气和透水性能好,种植粮食作物投入高,但有利于油橄榄的生长。

四、农业发展特点――人文地理

水稻和油菜在坝地普遍种植,山区垂直气候明显,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荞麦、大豆等。农业传统经验很丰富,但不成规模,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不稳定,可以说是靠天吃饭的农业。但山区独特的气候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很大。本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经济作物油橄榄的生长。而且目前这种经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并有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发展地方经济,尤其是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经济,本地区今后农业须重点发展林牧业经济,油橄榄的发展势在必然。因为它是当地的农业特色,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油橄榄的介入到加工厂的建设,中途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调查和探索。如当地人前几年为什么把油橄榄叫“油烂杆”,(下转第88页)(上接第84页)农民在油橄榄种植方面有没有技术限制,市场发展前景好不好等等,都是学生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推进,郊区农业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蔬菜大棚多了,养殖户多了,粮食种植少了,但农民经济效益好了。就这一点上,可以展开探究,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那些农业地域类型和当地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总结出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不足,需要怎么改变。结合本地区垂直分异的特点和现有状况,我们理应保护有限耕地,保护天然植被,大力倡导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五、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

受地形影响,垂直水热状况差异明显。河谷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有亚热带硬叶林特征的无花果。山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有杨树这样的落叶林,山上分布有洋槐、白杨、青杨等落叶林,还有花椒和苹果、油橄榄等经济林,海拔高处分布有针叶林,更高处有灌木和草甸。本区人多地少,农林垦荒严重,伐薪过度,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低。荒山秃岭多,水土流失严重,暴雨、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普遍。5・12大地震后这里地表疏松,如像舟曲特大地质灾害就是实例。在这点上既可以把自然地理中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和人文地理中的山区经济的多种经营及立体发展知识联系上,又可以把选修教材中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表现相关内容揉和进来。通过学生对花椒、油橄榄等农业的调查,最终让学生感到发展林牧业经济既能解决水土流失环境问题也可以解决当地经济落后的问题。

以上内容笔者仅从当地几个方面切入,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的一些说明和思考。可以说哪个方面都能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去开发,都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在活动中,中学生特别喜欢参与,因为它又不同于课堂,更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关键是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另外,如当地人口外出务工、土地利用、环境问题调查等等都是学生们关注的地理问题,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白林中学 746010)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圆》的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