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配合中药定痛膏及冷光紫外线疗法对创面组织早期愈合的疗效研究

时间:2022-06-01 05:41:31

护理干预配合中药定痛膏及冷光紫外线疗法对创面组织早期愈合的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35-01

【关键词】 创面组织 中药定痛膏 冷光紫外线 护理干预

创伤、烧伤等外界因素造成的皮肤创面形成是外科常见病症之一,创面形成后躯体失去皮肤的屏障作用、创面外露、创面高蛋白渗出液等造成细菌在创面上大量繁殖,创面局部感染加重。局部感染进一步造成创面加深、面积扩展,全身感染造成脓毒血症甚至生命危险。创面修复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细胞趋化,结缔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及重排,上皮细胞迁移,增生最终导致创面再上皮化,恢复组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9月间因各种原因出现皮肤创面感染的患者138例, 年龄10~ 76岁, 平均年龄39岁, 其中由于外伤及烧、烫伤创面感染102例,术后切口感染20例, 感染后形成窦道16例。随机分为3组,A 组75例:冷光紫外线局部照射+ 中药定痛膏局部湿敷;B 组32例:抗生素药膏局部湿敷; C 组31例: 单纯紫外线局部照射。

1.2 方法

1.2.1 中药定痛膏局部湿敷 将患处湿敷中药定痛膏(厨房组成:血竭9g,炉甘石12g,煅石膏12g,琥珀9g,海螵硝9g,乳香(制)12g,没药(制)12g,川贝母9g,珍珠4g,人工牛黄8g,煅赤石脂12g,滑石12,冰片10g;制法:先将炉甘石、煅石膏、琥珀、海螵硝、乳香、没药、川贝、珍珠、赤石脂、滑石如法炮制,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混匀,取少量粉加入人工牛黄,按套色法进行混研,将混研之药再过100~120目筛。与炉甘石等药粉按配研法制取,过100目筛,反复混匀。血竭、冰片单研过100目筛、单包备用。

取白凡士林8000g,羊毛脂1000g、二甲基亚砜10g,放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溶化,保持温度在70℃左右,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以上混合粉,温度上升到100℃,保持15~20分钟,停止加热,对温度降至30℃-40℃时,将血竭、冰片缓缓加入,搅拌均匀即可分装),一日4次,均匀涂抹患处

1.2.2 冷光紫外线疗法 采用GYS23 型低压冷光紫外线灯, 该机灯头紫外线辐射强度为260 mv?m 2, 输出功率体腔灯头维持2W。灯管距离切口表面5 cm 照射, 窦道治疗时在灯头上加石英导子直接接触创面, 测定平均生物剂量(M ED) 为30 s, 先将切口患处及窦道作彻底清创以保创面新鲜后治疗, 依据创面大小确定使用的体腔灯头, 根据创面的感染程度确定最佳生物剂量, 一般平均体表治疗剂量为5~ 10M ED, 即3~ 5 m in, 窦道体腔照射剂量平均10~ 20M ED, 即5~ 20 m in, 一般首次剂量体表6MED, 窦道从10M ED 开始, 每日依切口生长情况增加, 一般1~ 2M ED, 直至切口或窦道愈合。对A、B 两组患者照射后用碘伏纱布换药

1.2.3 免疫组化检测 取创面愈合过程中第3、7、14、21天增生的肉芽组织做标本,采用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细胞化学SP试剂盒(北京中山生物工程公司),标本冰冻切片,用丙酮4℃固定10分钟后PBS漂洗。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同时用PBS代替一抗作对照实验,结果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D表示,采用F检验,计算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果判断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低倍镜(100)下测定切片中上皮长度,高倍镜(400)下记数阳性细胞数,计算每mm长度上皮中阳性细胞数。

2.2 疗效标准  痊愈: 窦道及创面完全愈合, 经追踪无复发; 有效: 创面及窦道较治疗前缩小或变浅, 创面新鲜, 无明显渗出物; 无效: 治疗前后切口无明显变化者。

2.3 紫外线综合治疗创面疗效观察结果

2.4 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的表达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汤药不足尽病”,“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肉之间,用膏贴之或提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捷”,“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采用中草药外涂治疗疾病历史悠久,随着人们对局部用药特点的认识,国内外外用药物的研究发展很快,但仅限于临床个案,验案报道和古典中药成方的运用缺乏科学的对照统计,缺乏系统全面的实验研究。我们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皮肤创面伤后证属气滞血瘀,根据病人体质、病程长短、创面大小,一般多夹热,故治疗上以行气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腐生肌为主。此理论完善了中医药皮肤创面伤后的辩证类型,着实有创新之处。

本品具有祛腐生肌、镇痛消炎、杀菌止血、祛腐敛疮作用,适用于溃疡或术后创面未敛者。方中血竭和血收口、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煅膏收敛粘膜,减少分泌。海螵蛸收敛止血,敛疮排脓。人工牛黄、珍珠、冰片同用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促消散,清热托毒,以促进创面破溃排脓,祛腐敛疮,生肌之功效。

紫外线创面局部照射后产生的红斑[1]有明显的杀菌消炎作用。红斑产生的细胞分解产物是一种刺激生物的活性物质, 可促使结缔组织的新生和伤口周围基底部上皮增殖, 有利于伤口和溃疡的愈合,但是紫外线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学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已被证实是惟一对血管形成具有特异性的生长因子[2], 其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而调节、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其他一些因子对创面新生血管的促进作用也是通过提高VEGF 的表达来实现的。VEGF参与了创面修复的各个阶段,它通过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的生长对于创伤的愈合、减少瘢痕组织的产生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3,4]。

本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均有VEGF的表达,其表达水平随创面修复过程的时相变化而有所不同。这提示VEGF在创伤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伤后第3 天即明显增强,表达持续增强并于伤后第7 天达峰值,说明早期创面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也最为活跃,以至于创面的愈合率有显著的提高。此后的表达在较高的水平上略有波动,伤后第14 天,VEGF 表达有所减弱,并持续下降,这可能为伤后一定时期创面组织对创伤刺激反应降低,故合成较少。到伤后第21 天时,VEGF 表达水平仍然下降,这表明随着创面的修复和改建的逐渐完成,VEGF的分泌越来越少或被抑制,可能和组织生长的自限性有关。在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A组和C组的VEGF表达均明显超过B组,这表明紫外线能诱导创面肉芽组织VEGF表达,A组C组的创面愈合率与肉芽组织中VEGF的表达呈现平行的关系,而且A、C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表明紫外线照射创面和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的高表达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局部敷抗生素(一般在切口不新鲜、有脓性渗出物时使用, 新鲜后停止) ,使创面局部药物浓度增加, 充分达到直接杀菌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但通过结果A组和C组在创面愈合率和创面肉芽组织VEGF表达上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创面的愈合与创面自身生物愈合机制有根本关系。

虽然受创的组织愈合,有其自身的生物学过程,但紫外线照射创面可以通过启动生长因子的分泌和刺激生长因子的增多而使这一过程增强,使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加速修复进程使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主编1 紫外线的临床应用[M]1 物理治疗学,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4,3532354.

[2] Dvorak HK. Angiogenesis: update 2005 [J]. J ThrombHaemost, 2005,3(8):1835- 1842.

上一篇:阿昔洛韦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肾内科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