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时间:2022-06-01 11:16:47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药物分析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02-02

《药物分析》被作为我制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特点是需要融合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以及药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根据所建立和新开发的各种科学技术和方法,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药品的开发研究、生产及临床使用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为药物分析建立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药物分析》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的学习后,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药物分析方法的原理抽象,需要掌握的分析方法众多,如包括有与微生物知识相关的无菌检查;有需要化学知识基础的药物鉴别原理;而仅仅一个含量测定项目,就可能要用到分析化学的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等,并且在进行药物分析时所使用的仪器种类繁多,而且有些仪器设备操作也比较复杂[1]。所以药物分析方法是多学科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目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学生由于对药学领域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省或市药品检验机构的药物分析工作或药品生产企业一线的质量管理理解不深,对药物分析在药物检验与生产过程中实际运用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不强,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上实验课时基本还是停留在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就好,没有真正认识到上实验课的目的和体会从实验课中的收获,每个学生未必能亲自动手操作。

二、国内外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经验

在美国,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物分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全面介绍关于制药操作中的过程分析技术,使学生在药典、GMP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能够明确监测药品生产质量的最重要和最适用技术参数[2]。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来讨论分析技术在药品生产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作用。国外教材能根据新药申报中的药物分析任务来制定教材内容,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实用型很强,以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好药物分析专业知识和技能。药物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对复杂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药品生产、检验的现场环境比实验室教学要更为复杂,要求分析检测过程快速、准确而不影响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授课教师可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报道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提高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积极开展学校与企业联合编写相关课程部分内容的工作。已与企业进行了生产实践、实践基地建设的活动,也可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加强,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就业方面得到更多帮助[3]。四川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系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药物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介绍,从而对药物分析的应用学生有更具体、更清晰的理解[2]。所以对于具有典型实用性特点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需要从实践生产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三、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体现药物分析的实践性和制药工程工科特点,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药品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能力,并且能在实践生产中快速、准确地完成药物分析工作。从实践应用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药物分析的学科发展和药品质量标准检验为依据,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实践应用操作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为导向,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

1.设置与生产实践应用联系紧密的实验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们的学生必须是要基础好、知识面广,特别是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要有药品质量分析与检验的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当地的医药经济发展。以药品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参考,以岗位为导向,以《中国药典》为依据,增加设计性实验和补充更多较新分析方法内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走出去”,深入到制药工程系已经建立的实习生产基地,实际调查和了解生产,明确在生产中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另外也可以“请进来”,在药物分析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加强与企业中的质量管理人员或药物分析领域的专家教授的沟通与交流,并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多融入他们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想。紧扣实际,从而设置相对应的实验项目,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这些生产中需要的技能,采取这样的“学产”一体化教学,最终可实现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中国药典》是药物分析的依据,而《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1次,因此药物分析实验的内容必须追随药典,与时俱进,及时充实和修正才能做到积极地超前适应社会的变革。具体实验项目内容可增加如药品生产中的无菌检查、剂型分析和药品研发过程中液相色谱检查的条件摸索等项目,增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过去的实验课中,学生不需要参与实验试剂的准备,而只要进行药物的分析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并不能系统地掌握实验课的所有技能。改变这种由老师讲解和学生只负责操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多给予学生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试验完成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将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个全面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工作的能力[4]。在每次上实验课前一周向学生布置实验要求,全班分成3组,提供3套实验的实施方案,通过综合分析评价,确定最后操作的方案。再把全班W生随机分成7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的药品准备、配制和所需仪器设备的配备,教师全程进行现场指导。

3.开设仪器设备的专项培训。为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学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将开展大型高端精密检测仪器的专项培训,在周末或假期这些学生空余时间,培训紫外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分光光度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简单的维护等问题[5]。在培训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从而设计出实验方案,通过与教师共同探讨后再确定最终方案并加以实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实现了学以致用,直观地了解了所学仪器设备的实际应用价值,同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最终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提高了创新意识。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对于药物分析实验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考核。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课堂的操作和课后的实验报告书写两个方面。这种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存在多种弊端。比如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报告的书写会存在抄袭现象,根本不能全面体现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无法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实际的掌握情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加实验方案设计、仪器操作、实验报告分析等多方面考核,由此来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方面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将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重新设计,按照药物分析主线选择实验内容,以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系统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杨燕云,何凡英,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91-92.

[2]姚舜,宋航,黄文才,等.国内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现状与分析[J].药学教育,2012,28(5):24-28.

[3]王智民,张启伟.美国云阅粤产业指南:创新的物开发、生产和质量保障框架体系――PAT[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6-62.

[4]朱倩,张群林,李摇俊,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建议[J].安徽医药,2013,17(2):357-358.

[5]马丽,余露山,姚彤炜.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药物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置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75-78.

上一篇: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