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30 03:52:58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索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注重技能训练的职业化教育也日趋成熟,因此各种课程也都在探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尽快就业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药物分析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注重原理的讲解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味增加实验课时,忽视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以下的后果,学生会失去思考的意识,老师上课中布置了任务后只会机械性的操作仪器,但是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仪器型号的改变、几次平行试验的数据相差比较大、环境因素的改变等,出现这些问题后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当学生长期处于机械性的操作之后,可能会对本课程失去兴趣,继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相关药物的结构特征,代表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的分析方法等,还要通过原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使用此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和其他方法比较有什么优势,并且通过讲解更多的例子让学生总结该方法适合于分析什么样的药物等。

二、加强基础技能的训练

学生毕业后都体会到加强基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比如,溶液的配制,滴定液的标定方法,酸碱滴定管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维护、智能溶出仪的操作及维护,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及维护等相关问题。在工作中学生碰到以上的基本操作的机会比较大,但是往往在课堂上训练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不深刻。另外在上药物分析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析化学课,一部分学生认为基本操作以前都学习过,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再训练没有什么意思,因此会消极地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节着手,对于分析仪器的清洗、设备的选型与使用、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实验作风。

在进行药物分析的教学时,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本《药物分析常用数据手册》,学生在碰到试液、指示剂与指示液、缓冲液、滴定液等相关液体配制时能够自己查阅手册取得数据,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习惯。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清洗和整理整个学期将会使用到的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并且调试和校正相关仪器,让学生学习从基础,从小事做起的工作作风。还要专门安排训练溶液配制,滴定液的标定,各种分析仪器的标准操作等技能。

三、加强分析仪器的操作

在药物分析教材中,分析仪器主要包括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薄层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智能溶出仪等相关仪器的内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典对药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所需要的分析仪器也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入和加强仪器分析的知识。比如在讲解紫外分光光度计时,学生在实验室,通过拆开废旧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让学生看到仪器的内部结构,学会如何保养仪器,学会在部件出现故障时,更换损坏部件,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校正方法等。以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项目使用该仪器,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该仪器的优缺点,可能会有哪些改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可以过渡到学习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学校的一些大型仪器数量比较少,因此,实验室在周末和晚自习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课后时间在实验员的指导下练习操作技能。

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和实操教学,让学生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相关仪器操作的具体要求,并且找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然后通过实操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更正。对于仪器分析方面还需要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先了解相关仪器的组成与原理,然后才能操作。

五、实验内容项目化

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技能实验、专项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技能实验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首先学习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学习各种基础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校正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规范化操作技术,并且为后面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奠定基础。

专项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中的鉴别技术、杂质检查技术和含量测定技术等,让学生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中国药典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关内容,并且写出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分为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和中药制剂三大模块,使药物分析能够与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相联系,使学科知识互相贯通,利于学生对前面课程的理解和回忆。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中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工学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