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1 12:51:57

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对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简单总结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扶贫制度设计不完善、档案未能实现动态化管理、扶贫资金安排不科学等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对策,如制定科学的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根据需要精准扶贫等,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必要性;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60-02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was analyzed,the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imperfect desig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file failed to achieve dynamic management,unscientific anti-poor funding arrangements etc.Finally,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formulating a scientific system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s,carrying out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 etc,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Key words rural area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necessity;problems;countermeasures;China

精史銎妒窍喽杂诖址欧銎短岢龅模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不同地区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程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实现精确帮扶,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得到扶持,以达到扶贫的效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扶贫,目前发展已有30多年,成效显著,但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较多,扶贫时由于并不了解底层贫困居民的实际情况,因而扶贫工作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扶贫对象很多时候靠基层干部推测,底数不清,造成很多该扶的未扶,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还有一些县为了争取国家的扶贫资金,在数据上做假,挤占了有限的扶贫资源,而且很多关系扶贫、人情扶贫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主席在考察湘西时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指示。

1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1.1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

自党的十以来,国家将扶贫作为重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地区是任务最繁重的区域,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村地区。强调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还强调“扶贫工作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主席的这些论断,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必须全面消除贫困,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1.2 精准扶贫工作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体制下,要求最终老百姓都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因病致穷、因残致穷等还很多。因此,扶贫工作一定要坚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的理念。对此,国家统一制定了识别扶贫对象的方法,通过扶贫系统用1年的时间准确地识别全国所有的贫困村及贫困户,并建立档案,分别完善到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中。

1.3 精准扶贫工作深刻体现了民生的内涵

民生从狭义上来说,是着眼于社会层面,主要指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其基本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由此可知,民生问题与广大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而精准扶贫可深刻地体现出民生的内涵,因而党员干部要关爱困难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群众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全身心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确保需要帮助的农户得到帮扶,保障贫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1-2]。

2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扶贫制度设计不完善

很多地方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有些制度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解决针对谁扶贫、怎么扶、效果怎么样等问题,不能做到精准对户、对人,导致资金不能真正送到该扶贫的居民手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仅是“扶农”而已,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初衷不相符[3-4]。

2.2 档案未能实现动态化管理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相关部门已经按照要求做了调查,对当地的贫困人群建立了精准识别档案,但之后未实行动态化管理,造成原来统计的数据逐渐失实。如调查时有些农户确实困难,但后期经过帮扶,加上农户自己的创业,逐渐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但在档案中记录的还是处于贫困状态;而有些农户在调查时经济条件不错,但后期由于生病、致残或者其他原因致贫,但档案中并没有其需要扶持的记录,原来的调查结果形同虚设。

2.3 扶贫资金安排不科学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各相关部门可根据其工作性质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扶贫工作,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直接拨付到扶贫的村或项目账户上,扶贫部门并不能了解扶贫的具体情况,造成管理混乱、精准度不够、扶贫工作的效益及辐射作用不明显。

2.4 部分扶贫项目未开展足够细致的前期调研工作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户中,超过8 成贫困为因伤、因残、因病,虽然其很想脱贫,但是受多种原因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很多扶贫项目前期未经过充分调研,从种植、养殖等方面帮扶群众致富,未考虑到有些农户家庭已没有劳动能力,难以承担种养殖生产,扶贫效果不显著。

3 发展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精准扶贫相关制度

一是精细化管理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申请、评议、抽检、公示、录入档案等步骤,精准有效地识别出贫困村及贫困户,保证登记到档案中的资料精准、可靠。目前,兴宁市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即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逐村逐户核查,确保不会出现需要扶贫的未扶贫、非贫困户却享受扶贫待遇的现象。经过努力核查,2016年6 月兴宁市已经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数量为12 680户。二是建立“一对一”扶贫工作制度,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扶贫计划。三是考核方面也要建立起精准化的制度,保证精准扶贫达到实效。对各地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建立精准考核制度,通过一些指标对其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处罚。这样可起到一定的督促效果,确保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3.2 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

针对目前扶贫资金管理较为混乱的实际,上级部门需要对扶贫资源的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改革。比如可将扶贫资金划到各县级政府部门,由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扶贫项目及扶贫方式,省级、中央做好监督、评估,重点检查扶贫资金是否滥用以及扶贫最终效果,从而在基层实现扶贫资金的整合,使资金的使用更具针对性,效果更显著。

3.3 根据需要精准扶贫,提升扶贫效果

逐村逐舻乜展调查,对贫困户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可通过到家到户、户户见面、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存在的实际困难等基本情况进行精准调查。在具体的扶贫项目上,也一定要突出精准2个字,必须做好调研,准确掌握老百姓的具体想法、贫困户致贫的原因等,结合其实际需要做好帮扶,这样针对性强,因村、因户而有所调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化扶持。2016年,围绕一户一策的要求,兴宁市扶贫工作队对当地所有贫困户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走访、共同探讨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以水口镇为例,当地有很多工艺企业,可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进人才,通过在各村办厂,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农户的脱贫致富。

4 参考文献

[1] 倪羌莉,童雅平.富裕中的贫困现状及精准扶贫对策:以江苏省南通市低收入农户为例[J].管理世界,2016(12):176-177.

[2] 邓媛,陈怡.我国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地区为例[J].时代报告,2016(16):10.

[3] 冯明义.乌蒙山区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泸州市古蔺县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98-101.

[4]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上一篇:蛋鸭笼养技术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前景 下一篇:甜玉米去雄生产效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