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智能化

时间:2022-05-31 10:57:27

上海公交智能化

在上海,公交系统已经升级了“智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公交车的整个运营、维护过程中的细节都管理起来,跑漏冒的现象大为减少,在提供为民服务的水平的同时,又尽可能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GPS电子站牌现身上海

“车辆转弯,请注意拉好扶手”,每天,这样的提示语音都会在申城的公交车上响起。不过,在123路公交线路上,类似的提示语言已经与高科技的GPS系统挂上了钩。“语音提示过去都是司机人工按按钮操作的,现在,每个转弯地点的地理信息都被记录下来,车辆临近这个转弯点时,借助GPS定位系统,车辆自动判断地理位置,自动发出相应的提示。司机不用再关心驾驶之外的事情”,上海巴士俊友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虞桂明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这家公司为巴士集团下属子公司,专职为巴士集团下属车队提供系统整合。

高科技的手段已经陆续应用到巴士集团下属的各条公交线路上。在这些公交车上,安装的设备包括行车自动记录仪、GPS系统、GSM通信系统,此外,投币箱还配备64位技术的光刻钥匙。

社会效益: 既服务又管理

提高社会效益,是公交系统努力的工作方向。落实到一辆公交车的运营实际中,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行车信息,准点运营,高峰时刻提高运能,是对公交线路的社会服务要求。但服务无止境,如何才能这四点做到实处,并非容易的事情。比如保证行车安全,但总有不守规矩的司机存在超速,或者不按规则上、下客的现象。

但在整合了上述的三大设备之后,公交车的行车安全就有了可查之据。“行车记录仪,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每个时点的车辆行驶数据,车门的开关状态,再依靠GSM通信系统,这些数据会实时地发送回后台系统。司机在进站时,就必须在速度为零时开门,否则后台系统会比照开门时间点的速度,记录下边滑行、边开车门的违章事件。离站的情况则相反,必须在速度为零是关门。”如此一来,司机进出站的行为,就被分毫不差地记录到后台服务器中,自然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道路行驶中,行车记录仪会自动根据车辆行驶中的及时速度,用语音向司机发出超速等提示语言,并且让乘客知道当前的状况,由乘客对其进行实时监督。

不仅如此,乘客们还能对于公交车到站的时间也能够了如指掌。据介绍,巴士集团下属各线路的车站,正配合上海文广集团,建立新的电子站牌。在这种新的站牌上,乘客可以知道最近的某路公交车何时到站。方便乘客了解是否该继续等待还是乘坐当班的公交车,站牌背后,则是整合了网格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对道路状况预估等技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尽可能高地提高预报的精度。同时,电子站牌自身也成为很好的广告媒体渠道,以广告维护系统,达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兼顾。

有了乘客的方便,公交司机也从这里受益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自动报站的功能,行车记录仪记录的车辆运行数据通过GSM系统自动转发到后台系统中,也为司机在面临交通事故等非常状态时,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证据,为司机避免法律纠纷提供了一种途径。

事实上,公交车辆的智能化给司机带来的好处还有更多。例如,公交车辆在进行安装车载电视、音响设备等改装之后,耗电量已经超过了原先的设计,一旦发生电流过载现象,后果不堪设想。这成了影响车辆安全的一大新隐患。有了行车记录仪,车辆工作中的电流情况等数据同样会被发回后台系统,便于监督车辆在电路上的异常情况,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经济效益: 节省每一分钱

说到经济效益,普通乘客或许无法体会到今天公交系统运营的成本压力。“油价在不断上涨,公交线路即使空驶也要保证出车,巴士集团自身又是上市公司,这些压力对于巴士集团来说,都是绕不过的坎”,虞桂明说到。

不过,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整合、普及之后,“光是减少车辆空驶距离,就为车队省下了很大的开支”。

过去,公交车的运行线路是从停车场到线路的始发站,然后开始一天的运营。但有了信息系统之后,巴士集团的公交车辆可以从这条线路的任一中途站点进入运行,不必到始发站等待排班。不仅如此,各条线路的车辆还可以机动灵活地调入高峰线路,提高高峰线路的运能,提高社会服务质量。而司机在换线路时,只需要刷卡,就可以调整路线,车辆自身的系统就会自动将头、腰、尾部的显示牌换成新的线路,连途中的提示语音也同步更换,真正做到了“随需应变”。

由自由调配车辆这一优势出发,又为整个巴士集团省下了很大一笔备用车辆费用。巴士集团总计有7000余辆公交车,在上这套智能化系统之前,为了保证重点线路在高峰时段的运力,每个分公司总要保证一定量的备用车辆,比例一般在10%左右。按照这个算法,整个巴士集团要预备多达700辆备用车。这些车辆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过去成本控制不严格、公交车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备份车辆消耗大量成本的问题并不严重。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公交车档次不断提高,每辆车的成本也上升到70~80万。如果继续保持原有数量的备用车,毫无疑问,这对巴士集团而言,资金占用是非常严重的。但有了系统之后,每个分公司保留的备用车辆大大减少,原来的备用车可以放心投入到运输中去,一去一来,省下的采购、维护费用达到了上亿元之多。

不仅调度节省开支,有了GPS等系统的支持,对于各分公司领导擅自调用车辆用于私用的事情,也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比如车辆只要没有在规定线路上行驶,都会被视为异常情况,会被事后进行调查: 到底是道路问题而临时改道,还是公车私用。而在加油方面,由于加油卡与系统进行了信息整合,每辆车辆究竟加了多少油,是否有异常情况,都能被后台系统直接发现。

公交车上还有一把可靠的“钥匙”――64位光刻钥匙。别小看这把钥匙,由于其具有唯一的特性,每个投币箱的开启,只能由这把全世界惟一的光刻钥匙开启,同样的钥匙只有三把,分别由该线路的乘务员、巴士俊友和集团三个地方保管。其他人无法打开投币箱,从源头上堵住了被偷窃的可能,又能跟踪到人。究竟是谁,在什么时间开启票箱的,一目了然。

未来任务: 智能化调度

“法国一家有1400辆公交车的公交公司,内外勤人员总计在3000多人,而巴士集团7000辆车,却有60000多人。两两相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巴士集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虞桂明说到。

巴士集团下一步挖掘的空间就在调度工作上。调度是节省成本的重要手段。当前,上海的公交线路依然主要依靠调度人员的人工排班,而且每条线路都是双边调度,即在公交线路的两端设立调度员。这种制度的缺陷是,虽然能够保证进出两个终点站的时间符合间隔要求,但对于中途各个站点是否按要求均匀到达,并不能保证。此外,两头调度缺少全局性,实际运行中,同一线路的公交车可能存在车辆集中在上行线,或者下行线。最后又积压在一个终点站,驾驶员又面临很长的等待时间,用在驾驶上的时间并不多。这些细节都是导致企业成本高昂,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此,巴士集团采用了智能化的手段来收集与调度有关的相关信息,例如每辆公交车的行驶速度,何时到达某站,历史上各个时段的拥堵情况,下雨与否等等。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采用“基于基因的算法”,调度系统就能将调度员的经验“学习”到,并自动化排班。“这套系统能够保证头天出第二天的排班表,与调度员的经验排班相比,更精确,也更符合实际情况。系统排班的好处是减少了驾驶员和调度人员填表格时间,特别是在有些线路的高峰时段,每分钟都要发车,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就非常可观,”虞桂明说。据统计,过去每辆公交车在终点站的等待时间为25分钟,而现在下降到10到15分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车辆利用效率。

调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实行单双边调度的问题。到现在,上海公交系统仍然主要采用双边调度的方式。巴士集团正在试行依托于智能系统的单边调度方案。在这种调度方式之下,首先调度工作可以节省人力; 其次,打通了线路的两个方向,系统可以协助调度员,将车辆均匀的分别到整个线路的各个站点上; 第三,减少了驾驶员的等待发车时间,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按照巴士集团的计划,到2006年底,内环线内110条线路中的50% 都将实现单边调度。

智能化调度还将解决高峰期,上下行两个方向对车辆需求不均匀的问题。高峰期,一个方向的乘客量大大多于另一个方向的乘客,是常有的事情,而且两个方向的路况情况一般也不同。在传统的调度员调度下,每辆公交车都只能完成一个方向的行驶后,在终点站等待排班,然后返回。结果导致,需要车辆的方向车辆不足,需求少的方向却有很多空载或者载客不足的车辆。智能化调度能够按照实际需要,将一端的等待车辆,直接调回另一端,而不需要按照路线行驶。表面上增加了空驶里程,但是却大大提高了运能。两两相加减,公交公司仍然有增加的收益。

上一篇:走向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 下一篇:信息化搭建财富升值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