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31 03:50:35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浙江省180家民营企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制约民营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现状

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自我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民营企业在规模、资本、经济总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180家民营企业样本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机构负责人、会计和审计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部审计的总体认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内容及方式、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和制约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旨在了解浙江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探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1份,回收率为83,89%;有效问卷146份,收回问卷的有效率为96.69%。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在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总体认知方面,主要设计了两方面内容,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占78.23%)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很重要或者重要的,而且大部分员工(占93.15%)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或以后开展)还是持支持态度的。这说明被调查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评价是相当高的,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也说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有一定的基础。

在146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77家,主要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占总数的52.74%。77家企业中,有专职审计机构及无专职审计机构但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的为68家。占到了88.31%,只有兼职内部审计人员的企业为9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1.69%。说明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大中型民营企业中已得到了认识和推行。

未开展内部审计的企业有69家,大部分是规模偏小的民营企业,占总数的47.26%。对“未开展内部审计原因”的回答,有42家认为“不需要”;有9家认为“成本费用较大”,还有18家“不清楚内部审计”。说明现阶段民营企业特别是小规模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尚不足。民营企业所有者在人、财、物方面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利,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还有的民营企业由于认识的局限,把审计错认为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事情,以为有了外部审计就足够了,认为企业内部没有必要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况且民营企业管理层普遍以经营业绩为导向,内部审计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是通过查找企业经营的漏洞,提供建议来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其创造的价值是隐性的。因此。当企业所有者对内部审计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时,如果认为企业当前内部审计所创造的价值低于企业为内部审计所支付的成本。那么就很有可能取消内部审计机构或与其他部门合并,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机构能为企业创造隐性价值和长期性特征。

36家有专职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中,总经理或总裁领导、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领导占到了被调查企业的61.11%,对于没有设立专职内部审计机构或只有兼职内部审计人员的企业,大多数将审计人员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说明目前民营企业虽然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对发挥内部审计的某些方面有一定考虑,但在独立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无法全面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如内部审计机构由总经理或总裁领导,这种设置可能为管理层,尤其是高级管理层舞弊埋下隐患;将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领导,会导致监审合一,内部审计完全丧失了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内容及方式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还涉及到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经济效益审计等现代审计内容。此外,企业还开展了基建审计、专项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其他内部审计内容。

但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审计的层面上。以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为目的。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未能深入到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中。虽然有的民营企业对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但做得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入,远达不到现代审计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lA)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评价所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以美国为例,内部审计部门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上述审计的目的最终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提供增值服务不够。

内部审计方式主要有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种方式。在被调查民营企业中,70.13%的企业仍以账项导向审计为主,没有一家企业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说明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评估和应对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分析

从77家开展内部审计的企业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人数1―2人、内部审计人员专科及以下的教育水平和偶尔培训均占到了50%以上,说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学历偏低、后续教育缺乏、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为了节省成本,内审人员是从企业财会部门抽调过来的,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内审人员甚至是从非相关专业抽调过来,对财务和审计更是一窍不通;或者内审人员干脆就由老板的亲戚担任。在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的比重较少,获得CPA证书或CIA资格认证的更是不多,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CIA为何物。因此,就整体而言。部分内审人员很难胜任当前和未来审计业务的需要。

三、制约民营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问卷调查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您认为制约贵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提供了多个选项供选择。按调

查结果依次排序为:公司最高领导层不够重视(80.8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独立性差(72.6%)、内部审计法规与制度建设滞后(67.81%),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60.27%)。

可见,“公司最高领导层不够重视”是目前制约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在座谈中普遍反映: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不象国有企业是外部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它缺乏政府的指导、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企业是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完全取决于企业所有者的意愿。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大。没有制定审计程序的标准,平时审计由企业领导随意安排。审计前不下达审计通知书,不编制审计计划,审计结束后不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不重视后续审计。而且审计业务也比较狭隘,主要集中于所有者最不放心的部分,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资金的回笼等环节。虽然有部分民营企业所有者对内部审计有所重视,对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等也进行了尝试,但从审计的范围、程序和效果来看,仍然集中在传统的财务审计上。开展的管理部门职能审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审计。最高层也是最关键的决策审计也没有付诸实施。

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单一性和封闭性。企业所有者在创业初期往往承担了企业的主要风险,倾向于事无巨细地管理企业,包括审查财产安全和资产有效使用等方面的情况,缺乏专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以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动力。况且关键岗位和重要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自己信任的人,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容易得罪自己人,而且也不被一些家庭成员接受。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开始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虽然出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了内部审计,但由于是“自己人审计自己人”,审计的成效也受到影响。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独立性差”是导致审计效率和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没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而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需求还处于一种非理性的阶段,他们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内部行为。内部审计机构是否设置以及如何设置直接取决于企业领导的个人行为。如果企业领导认为没有必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也就根本没有设置内部审计的可能。即使已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民营企业,其机构设置也五花八门。有的是照搬国有企业,而有的是照搬西方企业,在照搬过程中又没有结合民营企业的内在特征,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领导的,也有受总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的,形式多样,方法各不相同,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导致内部审计作用弱化。

“内部审计法规与制度建设滞后”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大。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并没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民营企业在法律上存在着内审机构设置的先天不足;在审计署颁布并于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并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十项具体准则之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才有了制度保障,其内部审计工作才正式纳入到行业管理范围之内。但这些毕竟是部门规章,法律层次明显偏低。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无论在数量、规模和竞争力等方面都能与国有企业相提并论,同样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规范性运作机制,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而言,设立内审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国目前与民营企业相关的审计法规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这种现状无疑限制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审计工作质量较差。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盛行,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常由创始人或他们的亲信担任,他们多数不懂审计,往往简单地把审计看成查账。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严格的要求,很多内审人员来源于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导致内审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审计工作中存在对抽样技术等方法运用较少、抽取样本的代表性缺乏科学依据、缺乏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与企业需要与发展相距较远,导致内部审计业务不规范,工作开展无序,审计工作质量低,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

产权结构的合理性是一个成熟的产权制度应包含的重要内容。从变革产权制度角度来讲,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应该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使得企业融资渠道不再封闭,并能逐渐摆脱企业主家族的全权控制。投资者八股企业后为了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利益,更好地监督经营管理者的各项经济活动,使其经营活动朝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必然会在财务、管理上进行监督,这有助于民营企业内部结构及机制规范化,有利于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其职能是兴利防弊和价值增值,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为此,内部审计协会及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如可以通过开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学术研讨,交流经验;通过开展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优,推广先进经验;通过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检查。促进民营企业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培训、编写公司内部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各部门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旨在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并不是针对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查错纠弊”,从而使各部门都能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

恰当的组织模式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不应有统一的模式,应同企业自身模式和特点相结合。根据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原则科学设置内审机构。内审机构要与其他部门分别设立,特别要从业务、财务、稽核部门中独立出来,要得到最高层领导的有力支持。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现状和国际内部审计的通行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内部审计组织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立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这样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应接受审计,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内部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可以暂时不设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可以外包,即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投标,但企业最好要保留内部审计主管,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充分利用审计外包的优势和内部审计主管对企业情况的了解,完成企业内部审计的任务。

(四)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有组织作保证,有法规作依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有必要制定《内部审计法》,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内部审计的专业法规(内部审计条例)和各项制度,同时还要注意要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主要是与《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法律的协调。国家通过法律体系来指导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将民营企业纳入到行业统一管理之中,使其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部审计更加规范。

(五)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以及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中具有更强竞争力的需要,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位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搞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企业高层的管理和决策,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聘用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及通过专门培训和激励措施,使内审人员不仅精通财务会计,还了解经济、法律、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做到一专多能,知识全面;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而且具备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实现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的转型。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上一篇:风险导向审计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