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绩效折旧法探讨

时间:2022-05-31 07:15:54

固定资产绩效折旧法探讨

一、固定资产补偿与绩效的关系

由于生产活动不断进行,固定资产时刻经受着磨损和褪化,只有对其进行连续不断地补偿才能维持和保障固定资产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即维持和保障周定资产的绩效水平。补偿形式有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两种形式。固定资产补偿数量是否适合,对固定资产绩效水平的发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固定资产补偿在量上小于固定资产老化,固定资产将因得不到适时和足量的维修而带病运转,或者得不到适时的接替更新而低效率运行,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绩效水平的正常发挥。如果固定资产补偿在量上大干资产老化,表面上维护了该项固定资产绩效水平的发挥,但实际上造成了对其他固定资产补偿不足的损害。同时,过度的维护、修理与超额的价值补偿不可能使绩效能力等比例增加,进而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根据价值工程理论(价值=功能/成本),当功能与成本匹配时。产生的价值最大。即经济效益最大。消耗一定量的成本必然会产生当量的功能,而生产一定的功能也必定需要消耗一定量的必要成本,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匹配的关系。当功能的成本耗费量高于其必要成本量时,价值较低;而一定量成本产生的功能低于其当量功能时,价值也较低。固定资产的绩效相当于价值工程理论中“功能”的概念,补偿则相当于“成本”的概念,因此,绩效与补偿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匹配关系,只有为固定资产绩效所支付的成本“正好”的时候,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绩效折旧思想的提出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绩效折旧思想要达到的总体目的是:使会计中的价值补偿能够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日常绩效水平,从而发挥补偿的最大效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折旧费用的合理分配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老化、技术性能下降等给予的价值补偿,而绩效指标最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因此。理应按照绩效状态来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实际上,按照绩效状态来披露折旧费用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度,还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只要固定资产仍在使用,就不会停止折旧的提取,不会出现一些资产折旧额已经提取完,机器设备仍在运转的情况。二是促使企业减少零效资产在企业的滞留。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资产视为零绩效资产,管理者不应再增加对其价值补偿。由于技术更新加快,许多机器设备购买回来还没有使用到期就面临淘汰,这些资产虽未达到使用年限但却达到了经济年限,如果再继续使用将不再经济,因此,企业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尽快加以处理,以减少零效资产在企业的滞留,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日常管理费用。

三、绩效折旧法与会计折旧法的比较

目前会计折旧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加速折旧法和工作量法。这三种折旧方法都属于静态折旧法,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绩效这一动态指标,即折旧金额中未反映出固定资产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年限平均法可以说是对此没有加以任何考虑;加速折旧法也是在一个预计不变的寿命期间内安排的“先快后慢”的折旧速度,而且折旧速度更是由人为的数学方法确定,而不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发挥的经济效用,即绩效来调整;工作量法中的工作量虽然是绩效的一种体现,但是该方法却预计了一个静态的工作总量,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日后工作总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绩效折旧法则避免了这些常用折旧法的缺陷,它是一种动态的折旧方法。该方法按照固定资产在每年实际发挥的经济效益来安排折旧费用的计提,让补偿与耗费相配比,体现出折旧的最大价值。

四、绩效折旧方法的运用

绩效折旧方法的一个总体思路是修正目前的静态折旧方法,使折旧反映固定资产真实的使用过程。具体方法为:

首先,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历史成本)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来确定。

其次,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年限是计提折旧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只有弄清计划折旧额究竟应当在多长的时间内提取,才能知道每年应当提取多少折旧,分摊多少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现以固定资产的长期使用状况为基础,逐年修正固定资产的剩余折旧年限,当剩余折旧年限达到零时,折旧过程结束,由此确定的折旧年限为绩效折旧年限。

绩效折旧年限考虑到固定资产因投入资本性支出后导致的资产物理机能增加,延长了使用寿命,因此可按“绩效调整系数”来修正折旧年限,使之更接近真实的状况。固定资产绩效折旧年限的修正模型如下:

T=N×μ (1)

式中,T为修正后折旧年限,N为修正前折旧年限,μ为绩效调整系数。

第三,具体运用绩效折旧的方法。本文采用的绩效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原值×净残值率)/剩余折旧年限 (2)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 (3)

[例]某企业购置了一台价值10000元的设备,预计到期无残值,使用寿命为5年。笔者选取传统的年限折旧法与绩效折旧法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该设备的使用年限在修正前为固定的5年,但是通过修正后,设备的使用年限各年都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良好的维护和大修,甚至改良、更换了局部零件使得设备比预期的寿命要长。同时,设备到第7年,剩余折旧年限为负值,此时不能再往下计提折旧了,于是设备的绩效折旧年限应为6年,这比管理规定的5年延长了1年。显然,运用绩效折旧法测算出来的设备寿命更接近真实的使用年限。

然后,对比分析设备修正前后的折旧率和每年的折旧金额。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的结果如表2。经过对比可以看到,修正后的年折旧额和年折旧率发生了变化。年折旧额不再是固定的2000元,折旧率也不再是不变的20%,而表现出初期折旧较高,随后有所下降,然后又反弹升高的过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设备在生产运作中过程中经历了大修维护,提高或延长了机器的效能,使得设备的剩余使用年限表现出“先低后高再转低”的状态,于是按绩效折旧法计算出来的年折旧额就出现了“先高后低再转高”的现象。

绩效折旧法是比较贴近固定资产真实使用状态的一种折旧方法,其原理较为简单,但是绩效调整系数μ不容易确定,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每年的若干项绩效指标(比如负荷量、可靠度、寿命状态、机组等级等等)综合计算得出。因此,要运用好这一折旧法关键在于企业要实施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认真做好各项状态指标的记录,只有这样才可能将这一方法有效地运用下去。

上一篇: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合并会计处理解析 下一篇:固定资产及相关项目合并抵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