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碰撞

时间:2022-05-30 10:19:34

让数学与生活碰撞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观。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运用也相当广泛,如果在教学中,借助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和欲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3-02

数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密码问题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日记本的密码问题,上网登录QQ要密码,银行贷记卡、存折要设密码,手机要设密码等等,而密码问题是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概率的问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菜场的弯道的设计、双杠的平行问题、投掷的运动场地的扇形折面问题、中长跑的起点不同问题、人们购物后要记账,信用卡的分期付款问题,折扇的设计等,均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一、教学内容力显生活化。

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让数学和生活碰撞,让生活之花在数学课堂绽放,值得思考和研究。

如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时,实物教学,如体温表、温度计等,使学生对正负数有直观的认识和感性的接触。学习“数轴”时,呈现一个交通工具的发展的历史的一段文字材料,启发学生,用什么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可以使这段文字一目了然?“数轴”表示法可以具有这种多功能效力。学习“角”的认识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角角落落,找出“角”的物体,如黑板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书本、文具盒、窗户、门等的角都是直的,而椅子的几个角都是大于90°的钝角,并让学生说说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和依据是什么?学习“数据的收集、处理”时,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一个星期的零用钱的去向:买学习用品、买零食,用于交往如买互送的礼物等,再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整理信息,再绘制成饼状图或者柱状图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不胜数,教师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运用到课堂中,使教学内容彰显生活化的色彩,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并有种亲密感。

二、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化。

1.教学导入注意生活化的话题。

学习“二次函数”时,以跳水运动员纵身一跳的精彩瞬间的视频,并呈现这一跳的运动轨迹――漂亮的弧线,引导学生的思考:运动员的跳水是抛物线,为什么不是直线?再以运动场上,投掷运动员投掷铅球、铁饼等的运动场面,让学生仔细看视频画面,并认真总结投掷的铅球、铁饼的运动轨迹等,而导入本课的主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抛物线,因此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是抛物线?并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抛物线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次函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用俗语演绎数学的精彩。

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俗语、俚语、成语也浩如烟海,如果借助于这些俗语、俚语所折射的数学的影子,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心和浓厚的兴趣。

如学习概率的初步知识时,巧妙结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反映的哲理: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而这个人人能详的哲理并非人人皆知,这句话实则蕴含了数学机制――概率的知识。那么,你能证明这句民间流传的“佳话”的正确性是多大吗?

有同学不屑一顾“百分之一百,还用证明吗?”有的愕然“正确性?怎么证明?又不是逻辑分析题、推理题,也不是几何题,证明角的相等、图形的全等、直线的位置关系等,这样一句话,如何证明啊?”“这个自古以来的名言佳句,还需要证明其正确性,画蛇添足,没事找事等说辞不绝如耳。于是,以此为契机,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概率:暂且不看这句话的正确性与否,先看看聪明的诸葛亮,在遇到难题的解决上时,他解决问题的把握性是多大呢?是不是100%?告诉学生:诸葛亮也是人,不是神,但他能解决的问题很多,对难题上,他可以解决的可能性是90%......以此,引发学生对概率学习的兴趣。

3.巧用古诗词,为数学课堂增色。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词中,许多的佳句也都蕴含着数学的哲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么,作者王之涣的意思是要望远,先需登高,那么要登多高,才能“穷千里目”,王之涣给我们答案。那么,你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吗?你能超越大诗人王之涣“再上一层楼”的这“一层楼”是约数,而不是实指吗?你能准确给出“欲穷千里目,登高____米吗?”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背诵,但问题的给出,引起课堂“风波”:“不说了吗,再上一层楼”,有同学顿时质疑“一层楼是多高?”于是对方哑然。有学生说,“小菜一碟,解直角三角形!”同学们投去欣赏的目光。在学生们积极去解直角三角形而企图找到答案时,我说,“同学们,别做无用功了!”同学们再次愕然,“怎么了,不对吗,不是解直角三角形吗?明明就是啊!”

于是,我稍作停顿:“人站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话还没说完,学生们顿悟,不能简单用解三角形来求解。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圆”的计算中。可是,结果:人只要站在20米高处,就可以“穷千里目”了,又让他们感到不解:不可思议,人站在20米的高处可以领略到千里之外、严格说是千里之处的无限风光,真是太神奇了!再以“坐地日行8万里”那么,你们相信吗?坐在地上,怎么可能行走8万里?等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数学问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海拔问题,天气预报的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问题,血压的升高与降低问题,彩票的中奖率问题,密码问题,手机号码、QQ号码、门牌号码、机动车辆的车牌号、楼房的房间的编号问题等,商场的促销活动,如打折活动、让利活动、会员优惠等活动,年龄的计算,星期几的推算,操场弯道的设计、园林的设计、栅栏等问题,投掷的抛角多大,投得最远的问题等等,无不说明数学与生活常在的道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让数学和生活有效碰撞。

参考文献:

[1]卢闯.数学与生活互动――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J].考试周刊,2013(55).

[2]周和平.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 2012(6).

上一篇:小学语文适应新课标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