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探索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时间:2022-05-28 05:25:01

数学教学中探索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它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人类素质发展的动力源,决定人的素质发展的方向、深度和广度。由于主体性相当于人的导航系统,所以素质教育中核心素质是主体性,主体性的培养是我们成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主体性的培养,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试谈如下: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1.现代知识教学观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固有观念,如:忽视数学教学的思想品质教育作用的单纯智育观点;教学中不去挖掘教材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单纯技巧训练的作法;重演绎推理,轻发现、猜想、归纳;重结果、轻过程的作法;把数学仅仅视为“思想体操”,进行所谓“大运动量”、“高难度动作”的形而上学的作法等等,都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有悖素质教育的。现代的知识教学观,不再强调把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当作教学目的,而是更强调它们手段的。即把知识的教学作为学会思想方法,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重知识的“发现”过程、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不仅注重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的科学性,达到对其表述、板书、论证及对例题的引用都正确无疑,绝不主观臆造。而且,应特别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思想方法和探究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教学,贯穿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数形结合、逆向推导等数学思想,使学生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2.以学为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引导。教师的教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教”就是为“学”服务的。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人类将要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过程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教学“越来越成了学习”。这种从教到学的转变是当代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变“教授学生”的教学为“教学生学”的教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某些章节或某一两个课时,让学生自学,教师指出重点、难点,告诉学生如何学;或将自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问题和积累问题,集中讲解,抓住重点;或学生自学,了解自己的难点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讨论,带着疑难问题听讲,教师在学生迫切需要点拨的节骨眼上加以指点,或提示思路方法,因材施教的加以辅导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

我们要立足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着眼影响学生的内在因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运动,既引导学生以学为本,又重视教育教学的启发促进作用,使学生爱学、会学、优学,从而获得持续、主动的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于教师如何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主体在参与活动中自我创造出来。所以,课堂教学就要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创造时间、空间和机会。只有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学习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要创设这种氛围,就要以启发式为原则,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带人情境,启发他们的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求知、探索、创造,形成师生之间充满生命力的特殊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的采用问题式的方法,对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新旧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感到有学习探索的需要和兴趣,进而形成渴望深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的“激学导思法”。导思的关键是“导”,核心是“思”,导即是“启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开启学生思维上下功夫。这样,注重为学生创造“思”的命题,“思”的环境,“思”的广度、深度、难度和坡度,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的交流、反馈、深化和发展,督促他们动脑动手,可提高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主体性的发展。又如: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各抒己见的“矛盾设疑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的“激励发现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指出问题实质,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疏导法”;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其在特殊情况下另辟途径的“反思法”等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本质都体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并不是“渡船”,负责把学生运到知识的彼岸,而应当是“游泳教练”,指导学生游到知识的彼岸,去获得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用,在运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

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于主体性是人内在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动力源,所以,主体性是创新的首要素质。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变学生的维持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与主动的领悟中学会转换知识、综合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这是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所在。

上一篇:谈中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一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