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时间:2022-05-28 04:47:19

培养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摘 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材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合作的团队精神,并且勇于创新、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自学就显得极其的重要了。小学阶段自学能力强的孩子,到中学、大学阶段自学能力也就特别强。本文在“知行”层面探讨了小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事实证明,这种突破口如果操作好,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的。

关键词:自学能力;激发动机;循序潜进;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89-02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而好的教学方法突出强调的不是给学生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自学,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不仅授“鱼”而且授“渔”,做好渔鱼兼得,事半功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打好自学基础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桂林山水》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循序渐进,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切实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1、速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谁都不可能在快速的一扫而过的时间内,把文章中全部内容都记在头脑中。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有的是枝节的、无足轻重的。速读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其抓住最重要的信息,先一步进行感知。能够在尽短的时间,抓住最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的人,具有很高的摄取重要信息的素质,而这素质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2、默读课文,记全课文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后,让学生或小组、或同桌、或自己复述课文内容,试试谁的记忆力最好,复述的最精彩、最完整,如果课文过长,使用的时间就会长,也许我们会担心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实际了并不然,一个学生复述一遍,或同桌每人复述一遍,等于又多读了一两遍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力也得到训练,时间就没有白费。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3、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描写的段落,让头脑中的图象更清晰

有目的的选择一两段文字,让学生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让文字描写的图景在头脑中清晰起来,然后让学生或画(如景物描写部分)或讲(如心理描写部分)或演(如情景描写部分)将文字与图像融合,达到训练目的。

当然,每个人层次不同,欣赏能力不同,因此每个人对每段文字的描写的情景,在头脑中再现的图象也不尽相同,为了保护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只要有所感觉,就要给以鼓励,使每个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在持久的训练中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

1、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增强记忆。会学习、会听课的学生往往善于记笔记,总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课上学生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把重点内容和板书记在笔记上,课下对所记内容认真加以整理、记忆,可以减少遗忘。

2、教给自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要解放教学思想。不要在课堂上只顾着“授”而不顾及“受”,自古有话:“物极必反”,学生的耐性是有限的,满堂灌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少讲、精讲,做到言简意赅,点到即止。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学中,由于创设了情景,因此,老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呢?看完这幅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既可以老师提问题,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们相互讨论解决,教师只是引导就可以了。

3、创设团结合作情景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团结互助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让个别小组提出问题,让另外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又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精神,双双得益何乐而不为呀!这样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很自然地把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得到了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得到了自由发言权。总而言之,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交流,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踊跃发言,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就是成功的自学教学。

4、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联想、想象等方法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寓意的多角度探究时,以克雷洛夫的寓言《狐狸和葡萄》为例子,通过让学生明白提炼归纳寓意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根据文中的关键语句提炼寓意,根据不同对象提炼寓意,可从正面,也可以从反面提炼寓意(可赞美也可批判),可以由结果推导原因等等。这样,在接下来学习《牧童和狼》、《蝉和狐狸》等寓言时,学生就可以根据前面学习鲜活的经验体会,有章法、有依据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质疑中培养创造力。这样既可以理解词语的意境,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想象能力。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罢。

实践证明,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万永富. 《培养自学能力》,1986 4.

[2] 涂军梅.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网.

[3] 周肖坚.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论文网.

(上接212页)就迷恋上了网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她的就读于乐东中学的女儿由于迷恋网络,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这位善良的人民教师,四十出头却已白发斑斑的母亲无奈地哭诉:我的两个孩子的青春前程都毁在了网吧上了。这是一个“成功的”失败事例,望所有为人父母者引以为戒。

六、针对兴趣,因势利导

每年高考结束,总会有很多艺术类考生实现他们的梦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众所周知,培养艺体类考生要花费很高的代价,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倾力支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先天性受经济文化水平条件的限制,造成学生和艺术的距离相对较远。今年我校(冲坡中学)考上上海一重点艺术院校的一名家长说:“艺术一直是我的孩子所感兴趣的,那种执着刻苦的劲头让我感动,他的努力将促使他在攀登艺术的高峰上越走越高。但许多家长还是逃离不出传统的樊笼,认为艺术是旁门左道,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我也相信艺术会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夫唱妇随,步调一致

家庭教育最忌讳的一点是,“一个打,一个拉”,一位家长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都是被宠坏的”。贾宝玉的不成才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大多数家长普遍承认在管理孩子时进行过必要的“体罚”,也恰恰验证了那句古语:不打不成器,不打不成才。能注意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便能深刻理解孔子所谓“因材施教”的内涵!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倡导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的错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比暴力科学合理得多。面对孩子的错误时,首先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棍棒是因材施教的最后也是最拙劣的一招。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长期以来,我们海南的家长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有很多现成的成功例子,其中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有识之士形成理论,加以推广,进而指导广大家长科学地培养儿女成龙成风。让如火如荼的国际旅游岛大厦建设在教育这块基石上越筑越高。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生制教学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之创新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