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报业考核与报酬无关

时间:2022-05-27 01:47:07

英国报业考核与报酬无关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或者说激励机制,可能是国内各报总编辑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尽管各报在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哪家报社的考核体系已经特别成熟和有效。在英国,各大报章几乎没有什么成型的考核体系,即使有几家进行考核的,也如例行公事一般,且不与报酬挂钩,员工并没太当回事。

考核犹如走过场

英国十几家主要报纸中,只有《每日镜报》、《考文垂晚电讯》及《卫报》有一套对记者的半年或年度考核办法,其它报纸都没有考核。其中《每日镜报》、《考文垂晚电讯》均属于三一镜报集团,他们的考核方法也是一样的,据《考文垂晚电讯报》副主编查尔斯・巴克介绍,他们没有月度考评,只有一个半年及年度考评。到了考评的时候,部门主任将坐下来,挨个与他的员工谈话,和他讨论他在这一年、半年的表现,讨论下一阶段的设想。讨论内容都会详细记录在一个表格中。他们尽量避免考评带来的负面效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工作、如何设定目标上,与考核过去表现相比,《考文垂晚电讯报》更看中记者在未来的表现。例如,《考文垂晚电讯报》的总编室主任,他擅长版面设计,是个非常好的文字编辑,但在管理上稍微弱一些,因为他要管理将近20个人,而他的沟通技巧稍差一些,因此下六个月的目标之一可能就是努力提高这方面的技巧。因此,如果查尔斯副主编要给他作评价的话,就会和他讨论,应该如何沟通提高技巧。也许会建议他去进修一个相关的课程,或许会传授他一些沟通的经验,或者寻求其他解决办法。查尔斯副主编的工作就是一位管理者,他对总编室主任的考核目的在于告诉他什么需要提高,怎么提高,给他设定阶段性目标。到下一次考评时,查尔斯副主编会和总编室主任再次坐下来,面对上次考核时的那张表格,对总编室主任过去6个月的表现进行回顾,在对其沟通技巧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的同时,帮助其找出下一步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并设定具体的目标。

新闻主编将与他的记者做同样的事。他也许会与财经编辑坐下来,拿着那份表说,好的,过去6个月你写了不少深度报道,但也漏了一些大新闻,你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搞到了那些新闻,我们却没有。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这方面的工作,怎么提高呢,等等。

该报的考核表格式与国内的考核表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个人总结、下一步努力方向、部门负责人的评价和要求等内容,只是没有群众打分这一项。至于《卫报》的考评办法,也与三一镜报集团差不多。《卫报》原驻华记者约翰・吉廷斯介绍,这种考评在该报还只是一种尝试,而且记者对这种考评也有看法,他们不知道这种考评想达到什么目的,并没有把它太当回事。

依赖非正式沟通

除上述几家报纸外,英国大部分报社则根本没有什么考评制度。那么英国报纸怎么评价记者的表现呢?

笔者采访过的主编们普遍认为,记者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很难以量化形式进行评价。记者能力的高低、工作绩效的好坏,每天都体现在报纸上,如果一个记者经常有新闻上头版,那他就是个好记者;如果几个月都不出活儿,那就是个差记者,对此,主编和同事都心里有数。与《卫报》同属一集团的《观察家报》就不搞考核,该报副主编保罗・韦伯斯特介绍说:他们不做月度或者年度考评,因为这种考评往往是很主观的。如果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就会采取谈话的方式解决。一般来说,《观察家报》只会因为经济原因被迫裁员,而不会因为记者做得不好裁员。尽管如此,各部门的领导者都会经常提醒手下员工必须刻苦工作,必须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在那方面少做一些。《观察家报》更倚重这种非正式沟通的方式。例如在编务会上,大家可以对报纸大批特批,他们可以说体育版是垃圾,也可以说不喜欢财经版的一些内容,然后体育主编或财经主编就会与他的记者谈话,记者就会感到压力。这个信息会很快就传遍报社,但它是非正式的。

《经济学人》主编埃默顿介绍,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了解和评价记者的工作:首先埃默顿主编会请与记者密切合作的编辑对记者的工作做出评价;其次,埃默顿主编会亲自阅读这些记者大约90%的文章,这会对记者形成压力;第三,埃默顿主编会跟许多人见面,跟他们讨论,而这些人来自公司内外;第四,埃默顿主编经常旅行,通过旅行进行自我教育,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增强自己对记者所写文章质量的判断能力。换句话说,主要是由一线编辑做评估,同时借助主编自身的判断能力,另外就得看记者自身的长期表现。记者不可能做到每次采访、每个题目都写得十分精彩。因此,埃默顿主编认为对编辑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懂得体谅记者,有时记者做了很不容易的调查,花了很多时间,最后却发现没办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时编辑就要及时叫停,另选题目。

对于国内报纸普遍采用的量化考核办法,英国同行的普遍反应是惊讶、好奇。然后他们往往会说:“这些方法对付惰人也许比较有效。”

考核与报酬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那些开展考评的报社,其考评结果也与记者报酬无关。在英国报纸的薪酬体系中,记者采取的都是等级年薪制,不同的记者被分入不同等级,位于同一等级的编辑、记者,拿的都是一样的工资。以全国性报纸为例,刚进报社的年轻记者,年薪一般是2万多英镑,资深记者大概能拿到四、五万英镑,少数明星记者年薪则可能达到十几万英镑。采编人员的工资水平及每年的加薪幅度是由记者工会出面与报社管理层集体谈判后达成并签下合同的,报社不能随意开除记者。而记者在合同期内,干得再好,也都是拿那么多钱。当然,有些人也可以与报社管理层进行个人谈判,如《太阳报》有位专栏作家前两年与报社新签了一份三年合同,他三年的报酬据报道高达100万英镑,堪与主编比肩。

那么记者干好干坏最后靠什么来体现呢?《考文垂晚电讯报》的做法是,每年考评后,他们如果干得好,就有望进入更高一个工资档次,普通记者可能被提拔为专线记者,或者其它高级记者,那他们的工资就会相应提高。如果他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那他的工资就更高。不过每个报社可供提升的职位毕竟有限。因此,《独立报》副主编伊恩・伯勒尔介绍说,一个记者如果干得特别好,那么可能就会有其它报纸想“偷猎”他,这时他就可以跟主编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不同意就走人。

曾有报道称,《经济学人》杂志会给记者一些股权作为奖励。该杂志主编埃默顿予以否认,他指出,《经济学人》基本上是以工资方式支付记者报酬的,另外还有一些年度奖金。年度奖金的额度主要是与报纸的业绩挂钩,与记者的个人表现关系不大。当杂志利润很好时,记者的奖金就高;杂志利润差时,记者就拿不到奖金。这就把记者的个人收入与杂志的成败直接联系了起来。杂志社的高层管理人员,另外还有一个长期奖金,奖金的额度及发放与否也与杂志股票价格的浮动及杂志的收益相联系。

总之,英国报纸的薪酬体系有点“大锅饭”的味道,而且不仅是报社如此,在其它行业的做法也差不多。不过英国人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考文垂晚电讯报》副主编巴克的看法颇具代表性:我们的哲学是,两个人如果干同样的工作,他们就应该得到同样的报酬。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

上一篇:2005网络十大名词 下一篇:多从群众视角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