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27 12:07:56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27-01

理想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社会变革,激发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习。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记忆方法,增加学习兴趣

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九月星空图》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4.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兴趣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在冬天,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很快发现了主要之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但是广州地处大陆,而台湾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科学教学法,培养学习兴趣

5.1精心设计引言。引言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却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通过具体事例、小故事等精心设计引言,巧妙的导入,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5.2设置悬念教学。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5.3运用趣味性教学。地理学科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用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师应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5.4巧用成语教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可形容是“星罗棋布”。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 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在学习农业生产时,对于集约经营可用“精耕细作”来说明,对于粗放经营可用“广种薄收”来表达。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的矿产地,即甘肃金昌产镍,甘肃白银产铜,青海锡铁山产铅锌,贵州铜仁产汞,湖南锡矿山产锑,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总之,任何学生学习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大班幼儿交往礼仪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