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的狂欢节

时间:2022-05-27 12:02:35

钢琴协奏曲的狂欢节

“2006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于去年的10月19日至28日在深圳大剧院举行。这是一次富有创意,形式十分新颖的国际钢琴比赛。初赛、复赛、决赛,三轮都演奏协奏曲,而且都有乐队来担任协奏,这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

(一)比赛的方式与曲目构成

这次比赛,实际参赛的选手是31名,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捷克、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中国台湾地区等。这些选手都是通过预选赛选的,所以他(她)们是已经经过筛选的佼佼者。

10月19日至21日是初赛。即第一轮比赛,共分六场进行。初赛的曲目要求范围是:每人必须弹一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快板乐章,具体在指定的三首协奏曲中自选一首。这三首都是莫扎特中期的钢琴协奏曲,它们分别是:

《G大调第十七钢琴协奏曲》(K,453);

《降B大调第十八钢琴协奏曲》(K,456);

《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K,459)。

选定的协奏曲都由指定的弦乐五重奏组为选手协奏,三个弦乐五重奏组专门各协奏一首。结果在31名选手中,有13名选手选择了《F大调协奏曲》,同样也有另13名选手选择了《G大调协奏曲》,完全旗鼓相当。还有5名选手选择了《降B大调协奏曲》(K,456)。的确这首协奏曲的音乐相对平和一些。没有前两首那样的鲜明。但是在具体演奏上,为《降B大调协奏曲》担任协奏的弦乐五重奏组却是三组中表现相对最出色的一组,这也是原来难以预科的。

在初赛中,规定每位选手要弹20分钟的曲目。作为以上三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所需时间在12分钟上下,因此每人还要弹奏两首技术性的练习曲,其中必须有一首是《肖邦练习曲》。这两首练习曲给了每位选手充分展现技术水平也是考验其音乐理解与表现的机会。从《肖邦练习曲》的选用来看,31名选手中选《肖邦练习曲》第一首(作品10之1)的有7人;选第二十三首(作品25之11)的有6人;选第二(作品10之2)与第四(作品10之4)的各3人;选三度、八度,第八、第十七、第二十四首的各两人。从这个选用比例来看,对以后参赛者选曲亦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依我之见,倒不必都只看好某几首,可选择的范围较多,还是可以把思路放宽一些。

从组委会对初赛曲目的规定与设置上,在比赛的过程中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了其难度与意义,就拿一个乐章的《莫扎特协奏曲》来说,参赛选手人人可弹,把音弹下来谁也不成问题。可是其中的风格、趣味、个性、理解、声音、触键、技巧、功力,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水平的悬殊那就是天上地下了,13个人都弹同一首协奏曲的同一乐章,演绎绝无雷同,这对听众也是一次很好的比较和体验。从两首练习曲来说,对选手也是很好的试金石,作为选手们来说,人人都可以飞快,再快也不成问题,但是准确性、清晰度,再进一步还是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与把握……看来每人20分钟之内的演奏,实际上是很充分地展示和考验了每个人的全面功力与修养。在这样的展示后,其中12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了复赛。

10月24日至10月25日是第二轮――复赛,共分四场进行,复赛的要求是每位选手需要准备两首完整的钢琴协奏曲,这两首协奏曲是在组委会规定的两个系列协奏曲中,由每位选手在两组中各选一首,准备充分后,在初赛宣布结果之后,12位获胜者进行抽签,决定弹A组的哪一首或是B组的哪一首。

这两组是这么规定的,按我的理解是:

A组是偏向抒情或细线条一些的。包括:

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两首后期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25,K,503与降B大调第27,K,595):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B组则是刚性或华丽辉煌一些的。包括:

贝多芬的第一与第三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这两组的协奏曲,各需要有6名选手去演奏,至于具体这些选手演奏哪一首,则是看他们自选的内容了。

结果在第二轮的演奏中,集中在六首协奏曲上,其中A组演奏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有3位;演奏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是1位;演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的有两位。没有人再弹莫扎特。

抽中B组曲目的,有三位是演奏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有两位演奏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有一位弹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没有人弹贝多芬“第三”与格里格的协奏曲,

复赛的乐队协奏由深圳交响乐团担任,指挥是杨洋,因为指挥本身钢琴弹得很好,对这些钢琴协奏曲又相当熟悉,因此把协奏任务完成得很不错。使这次钢琴协奏曲比赛真正做到名符其实,功不可没。

在复赛结束后,评委会宣布了6名进入决赛者的名单。

10月27日至28日是最后一轮――决赛,共分两场进行,

在组委指定的协奏曲中,供选择的有9部,都是真正大型、复杂的协奏曲,其中包括:

勃拉姆斯的第一与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与第三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与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第四与第五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从31名选手的全部节目单上来看,选择面相对是较广的,但是31名选手到了最后决赛时,只有6名选手有资格和机会弹这些协奏曲。而这6名选手中居然有4位都选择了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有一位选了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还有一位选了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拉二”、“拉三”、“柴一”)。所以决赛的两场成了真正的俄罗斯音乐节或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节。这也足见这几首协奏曲是音乐作品真正的瑰宝与它们所受人喜爱的程度。

在决赛两场中,把选手顺序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整,10月27日晚的第一场曲目顺序为1,“拉二”;2,“拉三”;3,“拉二”。10月28日下午的第二场则是1,“拉二”;2,“柴一”:3,“拉二”。由于演奏者各有吸引人之处,发挥了超高的水平,听众反应也非常热烈。深圳交响乐团在俞峰指挥下也出色地完成了协奏任务,真正完全意义上的“钢琴协奏曲比赛”圆满落幕。

(二)比赛的选手与演奏点评

从这次比赛的初赛来说,31名选手各展风采,当然其中水平的差异还是相当悬殊的。经过六场初赛,在听众心目中已经都有一个较清楚的评价和顺序,譬如说中国深圳的左章弹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非常流畅完整,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鬼火》弹得非常漂亮,双音之轻捷流利,令人赞叹;中国选手元杰弹的莫扎特《G大调协 奏曲》生动风趣、变化多端。《鬼火》轻灵飘忽,神秘而捉摸不定,妙不可言:中国的沈文裕也弹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以沉稳从容的较慢速度处理,似若有所思,练习曲弹肖邦第一首,轻松之极。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9则演奏得十分清楚,驾轻就熟:中国的侯淼一上场就弹德彪西的《分解琶音练习曲》,触键的细腻、音色之柔美,立刻显出与众不同的功力。莫扎特《F大调协奏曲》弹得通透清晰、明快爽朗;乌克兰选手金,玛丽亚在弹肖邦《a小调练习曲》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1时,表现出的音乐起伏与张弛、感觉与气氛绝佳。弹莫扎特的《F大调协奏曲》处理细腻,节奏充满动感,真是弹活了,很迷人;韩国的李千浩弹肖邦《八度练习曲》,准确而有分寸,声部清晰,弹《斯克里亚宾练习曲》(作品8之12)则是激情内含,非常适度;他弹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细致优美,如行云流水。从以上6位进入复赛的选手来看,在初赛中都表现出众,而经过复赛的优秀表现,最后都是进入决赛的。还有6位进入复赛的选手,能在初赛中脱颖而出,也都有很好的表现,如韩国的两位16岁的小将林钟海和金钟允都有全面准确的技术,功底十分牢固。弹肖邦与李斯特的练习曲都快速而毫无负担,莫扎特的协奏曲弹得也非常细致精到。乌克兰的乌拉耶娃,安娜弹肖邦《练习曲》第8首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3,都轻灵疾速,玩一样的,都快弹飞了。弹莫扎特《F大调协奏曲》很生动风趣,与乐队的合作意识很强;俄罗斯的安德柳先科,奥尔加表现也不错,技术完整无缺。《F大调协奏曲》弹得很从容不迫,有其说服力;中国的周宁在弹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表现出幽默和灵气,也给大家留下了较深印象;还有罗马尼亚的杰尼,勒兹万・维克多,弹得扎实、稳当。虽有些拘泥,但最后的《玛捷帕》弹得气氛相当不错,比较突出。当宣布这12位选手进入复赛时。确是众望所归,从我的感觉来说,觉得评委的评审结果与自己所想十分吻合。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因为只能进入12名选手,而排位13的美籍华裔16岁少女黄茨・克莱尔・维多利亚实在表现也十分出众,她弹肖邦《练习曲第二首》与《鬼火》都快速、流利、灵敏之极,就是两首曲子音色太相似了、太飘了些。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弹得甜美、单纯、直率,可能是略纤细了一些,因此落选,还是挺为她遗憾,因为这个年纪能够如此,前途无可限量。

以上12名选手在经过4场复赛后,产生了6名选手进入决赛。左章在复赛中演奏拉威尔的《G大调协奏曲》非常精彩,突出表现在她的节奏感觉非常好,各种节奏的特性抓得非常准,同时声音很清晰干净、透明纯净,充分展现了她的长处与优势;金,玛丽亚弹肖邦的《f小调第二协奏曲》音乐舒展流畅、非常抓人,她的弹琴肢体动作相当大,很协调的显示了琴人合一的功夫;侯淼也是弹肖邦的《第二协奏曲》,情绪投入,变化很多,感情体察细致入微,起起伏伏做得有声有色,给人印象相当深;元杰亦是弹肖邦《第二协奏曲》,处理比较戏剧性,也是表现出十足的个性。从我个人感觉也许他弹李斯特《第一协奏曲》会更显示出他的特色;沈文裕弹的则是李斯特《第一协奏曲》,他是非常老练而富有演出经验,处理成熟。干净、准确,把握性极强,弹奏得完整而成功:韩国18岁的李千浩弹肖邦的《e小调第一协奏曲》流畅、生动、明朗、直爽,很有青春气息。但火候还略嫌不足,弹奏略欠稳定,当然整体还是相当完整,技术也很好。以上6名选手在复赛中取胜进入了最后决赛,确实都是复赛中的佼佼者。其他6名未进入决赛的选手中,唯一让人有些遗憾的是韩国小将朴钟海,他的贝多芬《第一协奏曲》弹得相当出色、有动力、有活力、有棱角。干净利落,十分有贝多芬的精神,又非常准确完整,要说复赛中他可能比同是韩国选手的李千浩给听众的印象更深,但是最后综观整体,我认为评委的选择是合理的。因为到了决赛的宏大协奏曲,李千浩表现出的能力会更强大一些。朴钟海擅长的究竟还是在偏古典一些的范围,对于16岁的年龄来说,发展的可能是巨大的。

在10月27日晚和10月28日下午的两场决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非但是一票难求、全场爆满,甚至让学生们俩人合一个座位,连平时冷气开得很足、凉快得都要加一件外衣的剧场内都让人觉得闷热异常,都有些空气不够用的感觉,但是听众们却是极其热情。

决赛第一场,首先是侯淼上场,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在深厚低音与汹涌奔流的开始起,侯淼就投入全身心进行演奏。整曲刚柔并济、气势宏大,尽管有一些小小纰漏,但是侯淼竭尽了全力。是相当有俄罗斯风味的。

第二位出场的是沈文裕,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沈文裕极为老练自信,如此繁复的乐曲,在他手下竞十分简洁明了,收放自如。据说此曲有音符十九万多个。沈文裕弹来竞也不需要费多少力气,再难之处也有条不紊,一切都在预先安排之中,让人称奇的是,他的脑子几乎像电脑一般,小小的身躯蕴含了多少的能量!我听见后面的观众在说:“沈文裕真像外星人”。确实他的演奏就像21世纪的高科技产物。我觉得,他真是太理智了,如能再多一些出自肺腑的深情,就必能站上时代的高峰。

第三位出场的金,玛丽亚弹的也是“拉二”,她的音乐技术结合更为自然,可说是浑然天成,有俄罗斯深厚传统的承继,又有完美灵活的功夫,她的歌唱性线条流畅绵长,音乐发展步步推进、水到渠成,最后气势浩大、酣畅淋漓。充满了生命力。调动了自己一切可能性。虽然在第二乐章开始与乐队合作也有不够贴切的小纰漏,但她的总体演奏对听众是有征服力的。

第二场开始,是第四位选手出场,韩国的李千浩弹的也是“拉二”,他非常激动。前仰后合,表现出青春朝气和阳刚的火力,总的说来他弹得很冲,很火爆,全力以赴,有感染力。他的个大,手大,力气大,很过瘾,但有时略硬。也略有小误。总体相当不错,有潜力。随着年龄增大,还会更加成熟。

第五位上场的元杰弹的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是此次决赛唯一的非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但也是俄罗斯的协奏曲!元杰弹奏流利清晰,八度完成得有力而准确,很有冲劲和个性。但有时欠细致,有时似不能完全投入。但看得出他在努力控制自己,因此整体是完整的,而且越到后面越放开。结尾很辉煌,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左章,18岁的左章文雅秀气,在深圳是人人皆知的钢琴之王,出场就博得满堂彩声,人气极旺。她是决赛中第四位弹“拉二”的选手,有前面三位比着,确实相当不易。但左章竭尽自己全力,把一首如此巨作驾驭得非常完整准确,对一个18岁的姑娘实在相当不易,她的音乐感、歌唱线条、节奏感觉都十分优秀,情绪也非常丰满、充沛,弹奏中充分动情,最后博得满场的掌声、喝彩声。纵观三轮比赛的全过程,她是持之以恒地发挥出自己的全部能量和优势,是十分令人称道的。

在10月28日当晚举行了“颁奖暨闭幕式音乐会”,评委会主席周广仁先生宣布了获奖者名单(从第六名开始):

第六名 韩国的李千浩:

第五名 中国的侯淼:

第四名 中国的元杰:

第三名 中国的沈文裕:

(第二名 空缺)

最后,两个并列第一名。

乌克兰的金,玛丽亚:

中国的左章。

在颁奖后,举行了获奖者音乐会。先是沈文裕弹了“拉三”的第一乐章,然后左章弹“拉二”的第一乐章,金・玛丽亚弹“拉二”的第二与第三乐章。为期十天的协奏曲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这确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功赛事。

上一篇:如何在钢琴上体会放松 下一篇:罗依·洛蒂――把握机会,追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