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际继承法律适用之比较

时间:2022-05-26 02:09:02

我国区际继承法律适用之比较

摘 要: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差异,在法律适用方面亦然,其中最主要的冲突是关于同一制和区别制的采用,这为解决我国区际继承纠纷带来了障碍。通过比较四个法域有关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为协调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四地应签订协议,对于区际继承法律适用采取同一制。

关键词:区际冲突;继承;同一制;区别制

中图分类号:DF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30(2012)04-0155-06

一、引 言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它既涉及所有权关系、债权关系,又涉及人身关系,这使得继承关系的法律确定有更多可依据的标准。①我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由于在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四地的继承法律制度存在着许多差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继承制度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结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颁布的法律适用条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保留了属地原有的法律和习惯。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从总体上保留了沿袭自葡萄牙以成文法为其主要法律渊源的大陆法系特点,其继承制度的主要法律渊源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台湾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一直沿用前民国政府的民法继承编和一些调整继承关系的单行民事法律和法令、条例等,其规定深受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影响。③大陆地区的继承法律制度不同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规定,实体法与适用法分别适用《继承法》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我国四个法域在有关继承方面不仅存在实体规范的区别,还存在冲突规范的差异,特别是对采用同一制还是区别制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我国于2011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我国台湾地区亦在2011年5月26日施行经修订后的“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在两地新颁布的规定中对于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是采取同一制抑或区别制亦持有不同的观点。

关于继承的法律适用,国际上主要有同一制和区别制这两种制度。同一制,也称为单一制,是指把继承中的遗产作为一个整体,不分动产和不动产,统一以一个法律作为继承关系的准据法。区别制,也称为分割制,是指在涉外继承中,将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对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所指向的实体法,即动产适用被继承人的属人法,不动产适用物之所在地法。④采用同一制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即使遗产中动产和不动产都有,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继承关系都能够作为一个整体适用同一个准据法。当然,同一制也有缺陷,其突出表现就在于不动产继承均依被继承人属人法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适用。因为涉外继承往往与法院地国及其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依冲突规范适用与法院地国的规定相悖的被继承人属人法时,有可能采用反致或公共秩序保留等限制或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制度或做法。⑤采用区别制最大的优点是不动产继承的执行能够得到保障,因为一般情形下不动产同其所在国有最密切的联系,适用该国的法律所作出的判决通常能够在该国得到承认与执行。但是,区别制也有缺陷,因为同一个继承关系可能会因为被继承人属人法所属国和不动产所在国不是同一个国家,而分别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给遗产的执行带来不便和困难。

二、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区际法律冲突

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等的一种继承方式。⑥法定继承主要有两个显著特征:法定性和强行性。所谓法定性,是指法定继承的继承人、继承人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应继份额、遗产的分配原则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不是由被继承人决定的。所谓强行性,是指法律关于法定继承的规范为强行性规范,不得任意排除其适用。⑦在我国四个法域中,法定继承问题上的立法与实践是不尽相同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的顺序、代位继承、应继承份额、继承权的丧失和继承权的放弃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而在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方面尽管存在着属人法规定的差异,台湾地区的属人法是指被继承人所属国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指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澳门特别行政区一般是指被继承人常居地法,⑧大陆地区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但是,最大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对于同一制还是区别制的采用上。

(一)大陆地区有关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1条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地区在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方面采取的是区别制,将遗产区分为动产与不动产,分别确定继承的准据法,即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经常居所地法,不动产则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继承法主要由单行成文法规组成,包括《遗嘱条例》、《无遗嘱者遗产条例》、《遗产承办条例》等。对于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采用区别制,将财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两大类。对于动产的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对于不动产的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第59条规定:“继承受被继承人死亡时之属人法所规范;该法亦为确定遗产管理人及遗嘱执行人权力之准据法。”由此可见,澳门特别行政区对于法定继承采用的是同一制,即不管遗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继承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同一适用属人法。

(四)台湾地区有关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台湾地区对于涉外法定继承采用同一制,其“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58条规定:“继承依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本国法。”台湾地区对于遗产是动产或是不动产不作区分,同一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

三、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区际法律冲突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确定遗产的继承人和处理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在这种继承方式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遗产管理等事项都可由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因此,遗嘱继承也被称为指定继承。⑨遗嘱人通过遗嘱处分其财产,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遗嘱规定在其死亡后遗产由哪些法定继承人继承,或规定各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法定继承人依照遗嘱的规定继承遗产,称为遗嘱继承;另一种情况是通过遗嘱规定在其死亡后将其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赠给国家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组织,即遗赠。⑩我国四个法域关于遗嘱形式、遗嘱继承人的范围、遗嘱能力、遗嘱的内容、遗嘱的变更和撤销等问题的规定皆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于法律适用最大的冲突仍是对于同一制抑或区别制的采用。由于遗嘱继承的发生根据不仅是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还有被继承人立有合法遗嘱的事实。因此,与法定继承不同,遗嘱继承与立遗嘱地也有密切联系,除了被继承人国籍、住所及遗产所在地外,遗嘱继承法律选择的标准还包括行为地。而且,在发生法律冲突方面,除了继承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确定以外,遗嘱继承还涉及立遗嘱能力、遗嘱形式等方面的法律冲突。因此,遗嘱继承有着比法定继承更广的法律选择范围。

(一)大陆地区有关涉外遗嘱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继承法司法解释规定,继承法第36条既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2条规定:“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第33条规定:“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由此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改变了以前的遗嘱继承采用的区别制,而采用同一制,且采用多重准据法原则以尽量使遗嘱有效。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涉外遗嘱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于遗嘱继承的冲突规则和准据法遵循国际上的一般趋势,采用多重准据法原则,以尽量使遗嘱得以有效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1970年的《遗嘱条例》第24条规定:“遗嘱如按立遗嘱地的法律订立,或按惯常居所地的法律设立,或依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本国法设立,均属有效。”第25条规定:“在不妨碍前条规定的基本法律适用的原则下,凡依下述法律规定的遗嘱订立方式订立的遗嘱也应该视为有效:如果遗嘱人在船上或者飞机上,依照该船只或该飞机注册地的国内法订立的遗嘱;如果遗嘱涉及不动产处置,遗嘱的订立符合财产所在地法;如果涉及撤销原遗嘱或其部分条款,而原来订立的遗嘱为正确签署,则依撤销遗嘱所适用的法律订立的遗嘱也视为有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法律规定来源于英国,法律形式也受英国的影响,判例与法律相互引证。英国采用区别制的冲突规范,即不动产的遗嘱方式依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遗嘱依遗嘱人死亡时住所地法。所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于遗嘱继承是采用区别制的冲突规范。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涉外遗嘱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第59、60、61、62条的规定,B11澳门特别行政区对于被继承人的处分能力、处分之解释、处分方式以及遗嘱执行人权力均受被继承人死亡时之属人法所规范。由此可见,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涉外遗嘱继承的冲突规则依然采取同一制。

(四)台湾地区有关涉外遗嘱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

台湾地区的“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60条规定:“遗嘱之成立要件及效力,依成立时遗嘱人之本国法。遗嘱的撤销依撤销时遗嘱人的本国法。”第61条规定:“遗嘱及其撤回之方式,除依前条所定应适用之法律外,亦得依下列任一法律为之:一、遗嘱之订立地法;二、遗嘱人死亡时之住所地法;三、遗嘱有关不动产者,该不动产之所在地法。”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台湾地区有关涉外遗嘱继承的冲突规则采取的是同一制,但为了尽量使遗嘱有效,对于依不动产所在地法给予了尊重。

四、我国遗赠制度的区际法律冲突

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而于其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B12遗赠也是通过遗嘱进行继承,但由于对遗嘱继承人的范围规定不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将遗嘱继承与遗赠区分开来。现代国家对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以遗嘱指定继受遗产的人与遗嘱人的关系为标准,二者互为法定继承人的为遗嘱继承,二者不属于法定继承人的则为遗赠。第二,以遗产是否包括遗产义务来区分,包括遗产权利和遗产义务的为遗嘱继承,只包括遗产权利的为遗赠。第三,以遗嘱所指定由某人继承的遗产是否为特定财物为标准,遗嘱继承不是特定财物而是一定份额,遗赠则是特定财物。第四,不区分遗嘱继承与遗赠,凡遗嘱人将遗产通过遗嘱的方式指定给他人继受的都称之为遗嘱。B13由于对遗赠的界定和立法模式不同,造成了我国四地遗赠制度的法律冲突。

(一)大陆地区有关涉外遗赠法律适用的规定

大陆地区是根据上述第一种立法模式来区分遗赠和遗嘱继承的,如果遗产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则为遗嘱继承,如果遗产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为遗赠。大陆地区对于有关涉外遗赠的法律适用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上一般适用涉外遗嘱继承的规定,亦是采用同一制。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涉外遗赠法律适用的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无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遗赠制度,遗嘱继承和遗赠并没用区分,而是统一适用。因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采取的是间接继承制度,也就是说,在遗产继承前,必须先将遗产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和缴纳税款,如果有剩余才能将剩余遗产交付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因此,不论是继承人还是受遗赠人,接收的都是纯粹的积极财产。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于遗赠和遗嘱继承一样,都是采用区别制的冲突规范,即不动产的遗赠依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遗赠依遗嘱人死亡时住所地法。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涉外遗赠法律适用的规定

澳门特别行政区没用明确规定遗赠的概念,但规定了受遗赠人的概念。《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第1870条规定:“第一,继受人分为继承人及受遗赠人。第二,继承死者之全部财产或其中某一份额之人,称为继承人;继承死者之特定财产或有价物之人,称为受遗赠人。第三,继承死者剩余且无明确指明之财产之人,视为继承人。第四,用益权人视为受遗赠人,即使其权利范围覆盖全部财产。第五,遗嘱人对继受人身份之分类,并不能使继受人获得与以上各款规定相抵触之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之身份。”由此可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按照上述第三种分类方式来区分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对于有关涉外遗赠的法律适用,亦是和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一样采取同一制,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之属人法。

(四)台湾地区有关涉外遗赠法律适用的规定

台湾地区对遗赠主要是依据受遗赠人是否无偿取得财产利益来区分,如果是对被继承人遗产权利与义务概括承受就是遗嘱继承,若是无偿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就是遗赠。由此可见,台湾地区是按照上述第二种分类方法来区分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台湾地区对于有关涉外遗赠的法律适用并没用明确规定,一般是和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一样采取同一制。

五、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的协调

综上所述,我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继承冲突规范尽管存在许多差异,但最为主要的差异则是对同一制还是区别制的采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主要采用同一制,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都适用属人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是采用区别制,对动产的继承与不动产的继承加以区分,分别适用属人法与遗产所在地法。大陆地区对于法定继承采用区别制,而对于遗嘱继承和遗赠采用同一制。四地继承冲突规范的差异对解决四地的继承纠纷造成了阻碍,因此,解决中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就成为了必须正视的问题。

我国继承的区际法律冲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四地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各方面相互交流、影响、渗透、融合的过程中,这种冲突将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但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如何协调这种法律冲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区际法律冲突的问题,这些国家在解决区际法律冲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解决区际继承法律冲突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概括而言,解决区际法律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制定区际统一实体法;第二,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第三,各法域自行制定各自的区际冲突法;第四,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规范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第五,直接适用国际私法规范解决区际法律冲突。B14就目前而言,对于中国继承制度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四地都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规则来解决。然而,四地解决继承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规范也不尽完备。笔者认为,四地应当在充分协商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笔者认为,正如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签订的一系列两岸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治化的主要形式一样,B15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四地签订协议加以协调。遗产继承如果只适用一个地区的法律,各继承人利益一般能有效取得平衡。如果将遗产继承分割适用数个地区的法律,其叠加效果可能会使部分继承人获得其中任何一个法律都没有允诺的继承利益,而使另一部分继承人相应地失去或许应得的继承利益,使得遗产分配偏离公正轨道。B16笔者认为,在协议中应明确采用同一制而放弃区别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承关系虽然涉及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取得、丧失等问题,但这并不是继承关系的实质问题。继承中的财产权和一般的财产所有权是不一样的,所有权和继承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所有权关系的准据法时,继承中的财产所有权从来是被作为例外对待的。这种例外就是对继承中的财产所有权承认被继承人属人法的适用效力。

第二,继承一般是存在于近亲属之间的法律关系,以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为前提。对自然人而言,他们之间是否具有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状况如何等,只有自然人的属人法才最有资格判定和规范。因此,对被继承人而言,他的哪些亲属应继承他的遗产,各亲属应按怎样的顺序继承,各亲属应继承多少等,也只有被继承人的属人法来规定才最为合适。

第三,同一制使继承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受一个法律调整,使法律对法律关系的协调一致,避免了适用多个法律的繁琐以及多个法律内容不一致给当事人利益造成的损害。

第四,采用同一制更符合国际趋势。第十六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上通过了《死者继承法律适用公约》,这是海牙国际私法会议近20年努力的结果,也是整个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成果的又一重要表现。B17在这个公约里面即采用同一制,若我国采用同一制就可以和国际接轨。

在协调继承制度的具体冲突方面,笔者认为应当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应当持同一制,即不管遗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继承关系作为一个整体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法。

二是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都是采用同一制,即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都适用属人法,而在大陆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则是采用区别制和多重准据法原则,以尽量使遗嘱有效。在遗嘱的法律适用问题上,由于遗嘱能力、遗嘱方式、遗嘱的内容和效力等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对不同方面的问题应分别规定不同的法律适用规则。

第一,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

根据冲突法的一般理论,人的能力依其属人法。具体应用到遗嘱能力上,立遗嘱人的立遗嘱能力应以其惯常居所地法为准。B18但仅有此项规定尚不完善,因为人的惯常居所是很容易变更的,有时还会出现惯常居所冲突的现象,并且经常遇到根据其惯常居所地无遗嘱能力,而根据立遗嘱地法有遗嘱能力的现象。现在的国际趋势是尽量使遗嘱有效,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如立遗嘱地法认为有能力,则认为其有遗嘱能力。二是如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的惯常居所地法认为有立遗嘱能力,而后来的惯常居所地法认为无能力,则适用立遗嘱时的惯常居所地法。三是如立遗嘱时惯常居所地法认为无能力,而最后惯常居所地法认为有能力,则适用最后惯常居所地法。四是如根据原惯常居所地法他本有能力但未立遗嘱,后来的惯常居所地法认为他尚无立遗嘱能力,则他在先取得的此种立遗嘱能力不能保留。

第二,遗嘱方式的法律适用。

对遗嘱方式的法律适用,四地既有采用同一制,即动产和不动产都适用属人法的,也有采用区别制,即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不动产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的。当今国际私法发展的趋势对遗嘱方式的准据法的规定越来越灵活。因此,对于中国区际继承中遗嘱方式准据法的选择,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或者两种方式,不能因遗嘱的形式要件而影响遗嘱的成立。对此,我们可以规定如下:遗嘱方式可依下列任一法律:一是遗嘱人立遗嘱地法;二是遗嘱人死亡时住所地法;三是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法;四是财产所在地法。

第三,遗嘱内容和效力的法律适用。

对于遗嘱的内容和效力所应适用的法律,现在国际趋势是允许遗嘱人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直接指定遗嘱所适用的法律,即实行有限制的遗嘱人意思自治。因此,我们可以规定:遗嘱的内容和效力依遗嘱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也可以适用立遗嘱人明示选择的法律,但其所选法律仅限于其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法。

第四,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

由于我国四地的法律语言不同,关于遗嘱解释有时也会产生法律冲突。对于一般人来说,立遗嘱时的惯常居所地法是其立遗嘱时最熟悉的法律。因此,我们可以规定:遗嘱的解释应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的惯常居所地法。

第五,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法律适用。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主要涉及变更和撤销遗嘱的能力及变更和撤销遗嘱的方式两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规定:遗嘱的变更和撤销,依撤销时遗嘱人住所地法。

第六,遗赠的法律适用。笔者认为,遗赠应采取与遗嘱继承一样的冲突规则,尽量使遗赠有效并且采用同一制,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

A Comparison of Conflicts of Laws on Inter-regional Inheritance in China

——A Unitary System or A Scission System

MEI Ao

Abstract:Application of law is one of the conflicts as to China’s inter-regional inheritance laws. The major difference lies in whether to adopt the unitary system or the scission system, which is a barrier to solve inter-regional inheritance disputes in China. Based on comparison of conflicts in inter-regional inheritance law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four jurisdictions should conclude an agreement and adopt the unitary system so as to coordinate and solve the conflicts of inter-regional inheritance law.

Key words:conflicts in inter-regional laws; inheritance; the unitary system; the scission system

① 参见杨震、王歌雅:《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探究》,载《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6期;王歌雅:《俄罗斯联邦继承法的私权守望与价值追求》,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5期;沈涓:《冲突法及其价值导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页。

② 张学仁:《香港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③ 陈苇、宋豫:《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继承法比较研究》,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467页。

④ 黄进主编:《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98页。

⑤ 刘想树:《国际私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⑥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918页。

⑦ 郭明瑞等:《继承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⑧ 参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第30条规定(属人法之确定):一、属人法即个人之常居地法。二、个人实际且固定之生活中心之所在地视为个人之常居地。三、为着以上各款之效力,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常居地并不取决于任何行政手续,但推定有权领取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身份证之人为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常居民。四、如个人之常居地多于一地,而其中之一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则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之法律为属人法。五、如无常居地,则以与个人生活有较密切联系地法为属人法。六、然而,按表意人国籍国法在该国作出之法律行为,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予以承认,只要该法律认为本身为准据法。七、如表意人所属国籍国有多个法制共存,而表意人之常居地在该国,且该常居地之法律认为本身为规范有关关系之准据法,则不适用上款之规定。

⑨ 刘文:《继承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⑩ 赵生祥主编:《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B11 参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第59条(准据法):继承受被继承人死亡时之属人法所规范;该法亦为确定遗产管理人及遗嘱执行人权力之准据法。第60条(处分能力):一、作出、变更或废止死因处分之能力,以及因处分人年龄而在处分上所要求之特别方式,受处分人作出意思表示时之属人法规范。二、在作出处分后取得新属人法之人,保留按前属人法规定废止有关处分之必要能力。第61条(处分之解释;意思之欠缺及瑕疵):下列者由被继承人作出意思表示时之属人法规范:a) 有关条款及处分之解释,但明确指出或暗示由另一法律规范者除外;b) 意思之欠缺及瑕疵;c) 可否订立共同遗嘱或继承合同,但不影响在继承合同上适用第51条及第52条之规定。第62条(方式):一、死因处分以及其废止或变更,如其方式符合订立行为地法之规定,或符合被继承人作出意思表示时或死亡时之属人法之规定,又或符合订立行为地法之冲突规范所援引法律之规定者,均为有效。二、然而,如被继承人作出意思表示时之属人法规定即使行为在外地作出,仍须遵守特定方式,否则无效或不产生效力者,须遵守之。

B12 马忆南:《婚姻家庭继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页。

B13 前引③,第298页。

B14 参见张淑钿:《英国区际民事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北方法学》2009年第4期。

B15 杜力夫:《论两岸和平发展的法治化形式》,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B16 宋晓:《同一制与区别制的对立及解释》,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B17 赵相林:《国际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1页。

B18 [德]马丁?沃尔夫:《国际私法》,李浩培、汤宗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41页。

上一篇:如何实现童装产品的绿色设计 下一篇:浅析《无线电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