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务工城市及家乡融合程度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5-26 04:53:29

温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务工城市及家乡融合程度的比较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地方融合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使研究结果用于实际。方法、以温州321名务工人员为对象,采用农民工背景资料问卷和地方融合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环境较第一代农民工有了明显改善。(2)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特定地方融合对象,对务工城市融合和对家乡融合水平无显著差异,且家乡融合水平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在地方融合上缺乏特定对象,呈现地方游离状态,需要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地方融合;务工城市;家乡

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随着第一批进城农民工的渐渐老去,这个新的群体逐渐开始占据农民工的主体。而户籍制度的限制、就业不稳定、工资收入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使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融入城市的物质保障和“安全感”;加上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的文化偏见和排斥,使他们缺乏心理认同感,并在心理上与城市居民产生隔阂和对立,以致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疏离感和自卑感。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和家乡都缺乏依存感,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温州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是农民工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来温工作的外地农民工几乎占社会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以温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考察研究该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地方融合上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从温州地区随机抽取务工人员350名进行施测,回收问卷342份,回收率97.7%,在剔除回答明显随意的无效问卷和条件不符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21份,有效率为93.9%。其中本地人38人,外地人283人,新生代农民工187人,男性246人,女性75人。

(二)工具

1.采用《农民工背景资料问卷》,该问卷参考了主要考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背景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从事职业、就职情况、大致收入、家庭情况等。

2.采用地方融合量表,该问卷由williams等编制,分为两个维度,即地方认同和地方融入,每个维度各有6个项目,经汉化后中文版《地方融合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9-0.92,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2-0.87,具有良好信度。

(三)实施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由本人及助手为主试随机抽取外来务工人员,在讲明具体要求并宣读指导语后,再由外来务工人员独立填写问卷答案,施测时间在10分钟左右。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所得数据用SPSS16.0统计包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在人口统计学上的一般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方面的一般特点

在技术等级方面:分为无等级、技术初级、技术中级和技师,其中技术初等以下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71.1%,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在从事行业类别方面,分为体力、技术、服务和其他,其中技术和服务类的有134人,占总人数的71.7%;在服务单位类别方面:分为国有、集体、私营、外企或合资和其他,其中私营和集体企业的有182人,占总人数的97.3%;在目前单位工龄方面;分为1年以下、1到3年、4到8年、9年以上,其中3年以下的有133人,占71.7%;在就业途径方面:亲友介绍、中介机构、自己应聘和其他,其中亲友介绍和自己应聘的有144人,占77.0%;在用工形式方面:分为合同用工、劳务用工、临时用工和其他,其中劳务用工和合同用工的有136人,占72.7%。总体就业形式较第一代农民工有一定改善,每周工作时间集中在6-7天,每天工作时间集中在8-10小时,拖欠工资方面大部分偶尔会拖欠工资,在工作环境上要优于第一代农民工。工作变换次数集中在1-2次,变换工作原因集中在不满待遇,工作满意度方面大部分认为一般,通过卡方分析可得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2.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面的一般特点

在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分为无、1项、2项和3项以上,其中1项及以下的有157人,占84.0%;在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外来人员基本保险方面,无保险的分别有116人、160人、140人,分别占了62.0%、85.6%、74.9%;在讲温州话方面:分为完全不能、懂一点、能听懂和能正常交流,其中水平在懂一点及以下的有133,占71.1%;在同乡朋友数量方面:分为没有、1到3个、4到10个和10个以上,其中10个以下的有142人,占75.9%;在与温州人交往情况方面:分为非常频繁、适中、偶尔和几乎不交流,其中偶尔及以下的有121人,占64.7%。

(二)新生代农民工在对务工城市融合和家乡融合上的一般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和家乡融合的差别

剔除所有调查对象中的本地人,得到283个外来务工群体。将该群体按照年龄分为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两组,新生代农民工187人,第一代农民工96人。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果: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在对城市融合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而新生代农民工在对家乡融合水平,认同水平,融入水平上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2.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同龄人对所在务工城市融合的差别

剔除所有调查对象中33岁以上的务工人员,得到224个新生代务工群体,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187人,本地同龄人务工群体37人。将该群体按照家乡分为新生代农民工和本地同龄人两组,将两组的数据进行t检验,得到以下结果: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同龄人相比,对务工城市的地方融合水平,认同水平,融入水平显著低于本地同龄人。

3.外来务工人员对务工城市和家乡地方融合水平上的关系

对283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务工城市和家乡的地方融合水平进行分组,对温州地方融合和对家乡地方融合为组1,将对温州地方认同和对家乡地方认同为组2,对温州地方融入和对家乡地方融入分为组3,将三组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以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对务工城市地方融合水平,认同水平要显著低于家乡,对温州地方融入水平和对家乡地方融入水平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相关性方面,三组的相关性分别为0.164、0.126、0.176,三者均较弱。

(三)新生代农民工在对务工城市融合在人口统计学上的一般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在语言上的差异

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温州话水平分为完全不懂温州话(n=69)、懂一点温州话(n=64)、能听懂温州话(n=29)和可以正常交流(n=25)四组,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城市融合水平在语言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F(2,183)=53.91,p

2.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在务工城市居住时间上的差异

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城市居住时间分为1年以下(n=24)、1-3年(n=71)、4年及以上(n=92)三组,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城市融合水平在务工城市居住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F(2,184)=18.08,p

3.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在与本地人交往上的差异

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与本地人交往情况分为较频繁(n=66)、偶然(n=66)、几乎不交往(n=55)三组,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城市融合水平在与本地人交往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由上表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F(2,184)=26.22,p

4.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在月收入上的差异

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均月收入分为1000-3000元(n=120),3000-5000元(n=58),5000元以上(n=9)三组,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城市融合水平在平均月收入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F(2,184)=38.83,p

(四)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融合水平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1.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融合在婚姻情况上的差异

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婚姻情况分为已婚(n=110),未婚(n=72),离婚三组(n=5),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城市融合水平在平均月收入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融合水平(F(2,184)=13.74,p

2.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融合在性别上的差异

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其中男性128人,女性59人,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新生代农民工家乡地方融合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将数据与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在家乡融合水平(男:M= 42.93,SD=6.64;女:M=40.47,SD=5.35;t=2.49,p

三、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从结果中可得知:工作上,该被试群体存在技术水平较低,就业形式层次较低,工作感受较差,工作环境优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情况;生活上,该被试群体存在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与温州本地人缺乏社会交往,不能熟练掌握温州话,缺乏业余爱好但在业余活动丰富性上要好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水平仍不高,但较之第一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工作和生活感受度上要差于第一代农民工,主要表现为对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感受度要差于后者,更换工作的频率也更高。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和家乡融合的一般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和家乡融合的一般情况

通过将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对温州的融合水平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在对温州的融合水平上是相近的。而在对家乡融合上新生代农民工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这也与很多研究的结果一致,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又与家乡产生了疏离感,缺乏与地方的情感连结。

通过将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同龄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要显著低于本地同龄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的缺失,他们与本地同龄人相比,缺乏融合的地方对象,因此也很难与所处的环境很好融合。

2.新生代农民工融合水平在人口统计学上的重要特征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在语言上,能听懂温州话或是只能正常使用温州话交流的融合水平显著高于完全不懂或是只懂一点人,这提示我们可以通过社区、企业等多开展本地语言类活动让他们多了解本地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依存感;在居住时间上,在务工城市居住时间在4年及以上的融合水平上要显著高于4年以下的人,这提示我们可以想方设法留住这个群体,让他们更愿意长期定居,从而提高他们的融合水平,并缓解和弥补近来沿海城市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状况;在与本地人交往上,月收入超过3000元以上的融合水平上要显著高于3000以下的人,这启示我们应尽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收入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融合水平;在婚姻情况上,已婚的融合水平上要显著高于未婚和离婚的人,所以我们应该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在所在务工城市安家落户,在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和家乡融合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要显著低于家乡融合,其中第一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要远低于家乡融合,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水平与对家乡融合水平相近,这新生代农民工在地方融合上呈现出一种游离状态,他们没有既定的地方融合对象,不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还有家乡可融合,成为了城市中真正意义上的“边缘人”和“无根人”。

在相关关系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第一代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这三个群体对务工城市和家乡地方融合水平均不呈现出相关关系,这也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融合和对家乡融合有着各自的特点,需要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时,我们也应该从两方面出发: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融合感不强的问题,我们需要帮助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在他们的生活方面给予更多地关心,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城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融合感不强的问题,我们可以适当鼓励同乡活动,同时加强教育,提高他们对于家乡的认识。

四、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在地方融合上缺乏特定对象,呈现地方游离状态,需要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03:63-76.

[2] 杨川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J].人民论坛,2011,6:162-163.

[3] Williams D R,Vaske J J.The measurement of place fusion: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a pasychometric approach[J].Forest Science,2003,49(6):830-840.

[4] 杨昀.地方融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1,32(2):27-37.

[5] 王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4):61-62.

[6] 王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融合[J].北方经济,2011,10:74-75.

[7] 曾秉希.地方居民对台中市梅川亲水公园依附感之研究[D].朝阳科技大学,2003.

[8]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3(3):58-62.

[9] 董立群.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融合[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3):105-110.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成果(项目批准号:13jd19)。

作者简介:陈莉(1978.12- ),女,浙江诸暨人,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通讯作者:陈莉。

上一篇:积极沟通与和谐宿舍关系的构建 下一篇:五官科护理学与临床实践高效衔接教学模式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