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时间:2022-05-26 03:43:52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摘 要:根据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了关于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切不可等闲视之。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需要和学生互相配合,在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朗读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要做到这些教师可以从设置情境,激发朗读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这三方面进行,朗读教学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让学生具有在读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读中有悟,悟中有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培养;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阅读中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因此,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切不可等闲视之。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需要和学生互相配合,在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朗读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要使其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有效的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读书中掌握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培养朗读能力是关键。

1.设置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使教师和学生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朗读的习惯,也需要教师提供有利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文字中的乐趣,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1.1边表演边演说

边表演边演说,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和教师所喜闻乐见的,让学生或是教师充当课文中的角色,分角色把文章中的各个人物,各种语言,以及各种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1.2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如果文章是写古战场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则在学生朗读或是老师范读时,配以扣人心弦的旋律,衬托出古时战士的英雄气概和战场的严酷悲壮,从而在达到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1.3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实践时一切认识的源泉,语言也是一样,只有把语言文字投入到实践中,在现实情境中使文字长久地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才能形成慢慢积累的能力。国家新课标中指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朗读、默读、语感等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2.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与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是没有积极性,那么教与学就像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从而会导致学生或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字内涵不深加追究,漫不经心。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加深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

2.1教师融情范读,建立文字的美感

教师融情范读,景随字出,便可以唤起文章中美的形象。如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贯穿着作者由“听到――远看――近看”中所产生的强烈情感。如“啊!望见了瀑布全身”,山路忽然一转,瀑布猛然出现。这表现出了作者的异常惊喜。读的时候,要猛吸一口气,发出惊呼“啊!”但不加重语气,要突出“喜”,再强调“全身”,表现出作者感叹的意图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融情范读中跟随着进入情境,体味着美妙的文字中表现出的美丽事物,增加学生对文章中文字的美感。

2.2小组竞赛,提升朗读能力

运用分小组或分角色的竞赛形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听说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个个充满激情。为了给本小组争光,学生在踊跃起来朗读的同时,都比较注意语言的连贯性,或是语言的感彩。利用这个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从而在竞争中提升每一个学生以及整班集体的朗读能力。

2.3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又可以渲染周围的气氛。比如,教师可以指名朗读,先指出一些比较大方,又影响力的学生进行朗读,在气氛调动起来后,指出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起来朗读,并不时地加以鼓励和肯定。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推荐。这样,就可使学生有这一种意识;我的朗读还是可以的,因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信任。等到下一次,他们就会更积极地参与朗读训练。由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性循环。

3.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

教师的作用是不可缺的,虽然在教课的同时,各教师已经渗透了课文,但是学生们对课文还是陌生的,甚至还有一些其它的语言点还没有学习到,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和指引。

3.1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成功的朗读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在朗读的全过程,需要融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并加以鉴赏,赋予课文新的艺术内容,以至达到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于是教师则担负着教予学生文字艺术的历史使命,在朗读时,引导学生准确的读,不添字、不漏字,坚持语言的连续性,要通顺。同时还要掌握好语言的轻与重,缓与急,长与短,抑与扬,高与低,刚与柔等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在富有技巧性的朗读活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2设定特定的空间

大千世界,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大课堂,教师要善于挖掘朗读素材,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到那青山绿水间,大槐树下,或是高耸林立的高楼前……让课文中的文字在一个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是假象面前活灵活现。在朗读时可以借周围的风景作为道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文中的角色当中去,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可以陶冶情操,让那些稚嫩的心灵在浩瀚的语言上空久久盘旋。

3.3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并用不同的教学朗读形式,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时间长了会产生疲劳,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时间范围内应根据不同年龄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变换各样的形式,以至使课堂的气氛空前活跃,通过朗读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朗读教学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让学生具有在读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读中有悟,悟中有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老师的引导也很关键,讲解也要恰当,但这种讲解也必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朗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来实施的。

上一篇: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下一篇:在电工实习中采用新教学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