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5-25 08:13:54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说到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途径,我们脑子里会立即想到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而作为读的一种形式,阅读便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要学生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值得教师去认真分析和研究。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兴趣对于人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了,就会积极从事与这一事物有关的实践活动,从而扩展知识,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采用激情感染法、提问法、板书法、运用教具或多媒体等方法。如激情感染法,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评价将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我教《居里夫人传》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导入。我向学生介绍说,著名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他下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这节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部分,由认读、感受、理解、记忆和速度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阅读实践中,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认读,是指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教师指导学生认读时不能单靠简单的对应性的刺激来凑效,还应当要求学生掌握辨字、组词、选句等一般规律,以提高认读的效果。感受,是指对所读材料语言文字的感悟,也称语感。理解是以语感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语感是阅读教学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是指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从文字到语言内容的整个认识过程,它不但包括要领会文中关键字词的贴切含义和感彩,领会句子和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而且还包括领会文章的思想脉络和表现方法方面的特点等。记忆可以使自己最需要的内容印象深刻地留在脑子里。速度,是指阅读材料的快慢程度。一定要在能使所读材料在脑子里留下清晰深刻印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所花费的时间。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比较阅读法、重复阅读法、创造阅读法、读思结合法、分析阅读法、类比阅读法、联想阅读法、筛选阅读法、推敲阅读法、质疑阅读法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科书上课文的情感不是靠教师去挖掘出来硬塞给学生的,而应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去与作者进行对话,体验到文章中的真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3.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自主性;二是具有挑战性;三是具有综合性。探究性阅读类似于学术与科学研究,学生形成探究阅读的习惯对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呢?我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表达手法有哪些?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他今天不幸福吗?为什么?“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目的是什么?“春暖花开”的喻意是什么?

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各有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阅读文学作品,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对学生应该有挚爱、尊重、信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宽松的具有亲和力的班级教学氛围。3.阅读教学对话并不是随意的交谈,对话的目的性和文本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认真把握。对话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更好地理解知识客体的手段。

在突出和强调能力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工夫。接受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表达,它对应于高考语文中的阅读,表达能力对应于高考作文的写作。阅读与写作是整个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只有不断地深入探索、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的参考案例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对政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