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二年级大学生的管理问题

时间:2022-05-24 01:24:18

高职类二年级大学生的管理问题

一直以来,三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关注重点都放在一年级新生和三年级毕业生的管理上。这一进一出不管是从学生还是学校的角度来看确实都是需要关注的群体。但是,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高职院校里各种违反校纪校规和成绩大幅度滑坡的现象却一般出现在二年级,这样的现象是值得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二年级大学生需要加强管理的必然性

1.学生自身问题。清华大学樊富眠教授带领的团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从总体上看,一至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差到好依次为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国内外的研究报告也均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差异,一般趋势是低年级大学生问题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首先,大二学习任务最重。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在大二进行的。一年级大学生开始主要是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半年则主要是公共课。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适应大学学习,成绩不如高中理想,甚至因此丧失了信心。到了二年级学习上的矛盾更加突出,很多人依然没有从中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走出来,越学越累越没有兴趣。他们压力很大,焦虑重重。很多等级证书也必须在这一年通过。根据具体院校的不同有所区别但一般至少包括: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由于是高职院校注重技能,所以往往还要求技能等级证。领教过一年级考试失败的同学,对考试感到异常的焦虑,害怕再次面对失败,而这些考试对学生来说又至关重要。

其次,大二学生面临情感危机。大一新生来自各地,在陌生的新环境下,彼此很尊重,往往因为是同舍、同一个班级或同乡甚至某个微小的共同点而相互亲近。到了二年级,随着了解的深入,交友渐渐变得理性。通过筛选,原先的朋友有的被升级,有的就慢慢疏远淘汰。有的同学拥有了良好的朋友圈,使他们处处感受到友谊的温馨,身心愉悦。而有些同学却没这么幸运,他们羡慕他人又悲伤失落,觉得自己没本事也觉得别人没义气。这种悲观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甚至有的认为是别人不关心自己,看不起自己,逐渐对同学和班集体产生敌对情绪,这就更恶化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2.爱的困惑。事实上对爱的困惑和渴望从中学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大二是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一方面这是人类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正处于性的成熟过程中,强烈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十分显著,尤其是各种外界刺激更加诱发了这种渴望,且表现出其冲动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学习生活经历有关。中学阶段大家在学习的重压下不得喘息,无暇他顾。一年级时先是急于适应环境,后是忙于各种校园活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转移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但到了二年级,对环境的好奇逐渐平复,他们日益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

3.学校管理存在误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更是压力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老师们不得不把关注重点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高职学生中一年级新生由于刚刚从中学走进大学校门所以在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较多。具体包括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的反差造成失落感;对新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造成紧张感;对新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造成情绪的不稳定;人际环境的突变导致的孤独感;目标的迷失导致的困惑和迷茫。管理老师们必然就如何引导大一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展开大量的工作。大三毕业生在整个学年面临毕业设计、实习、就业几个方面的压力。

很多时间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唾手可及的毕业证书顺利拿到;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也非常想在最后的时间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因为已经逐渐接触社会要求的缘故毕业生更关心的是怎样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多人都认为二年级学生相对平稳、学习任务明确,不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少花些精力。二年级学生事实上是整个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他们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一方面他们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新生,另一方面他们是学校各类活动的主要力量,同时他们也承受着成长阶段很多的压力。因此,新生需要的是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毕业生需要的是怎样顺利毕业找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其实他们并不太容易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二年级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关注,而他们却恰恰被忽视了。大二学生群体是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且最容易被忽视群体。学生管理队伍应该在新生入学军训并正常进入学习后及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二年级。

二、加强二年级学生管理对策

1.加强专业宣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未来走向,从而热爱自己的专业。由专业情感产生学习动力。同时由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从而达到想学、爱学、会学的目的。

2.明确校纪校规。让学生熟悉学校的管理规定。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同学严肃处理,并广泛开展教育。从制度上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3.加强专业教育。考证、自学考试、参加各类比赛等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专业有关的方向,引导学习风气。但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过度,以免产生过大的压力。可以对一些上进的典型事例如比赛获奖、取得高一级学历等现象大力宣传,树立榜样。

4.各种途径开展素质培养。各种人文社团、学生会工作特别是心理协会等形式的学生团体发挥作用。让学生能够有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心理问题有地方可以得到舒缓和排解。

5.加强正确的恋爱观教育。一定要有专人负责,同时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正视这个问题。知道这个问题产生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经常举办有关恋爱观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同学们知道问题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处理。

6.关注特殊群体。一是留级生群体。这个群体问题最多,但其实是最需要帮助的。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他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要解决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二是贫困生群体。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只关心贫困同学的生活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事实上一般的贫困生在心理上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对他们的全面关心。三是优秀学生群体。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专业尖子。他们或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发挥着作用、或在专业上崭露头角。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离不开他们;在树立榜样的时候少不了他们。但一般却很少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所以在要求他们的同时不能忘记对他们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多方位理论思辩 下一篇:教育制度创新的经济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