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事件营销分析

时间:2022-05-23 04:20:04

传媒事件营销分析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传媒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传媒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新媒体的不断加入使传媒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的重围中寻求新的发展,中国传媒业开始寻求新的经营发展突破口。“事件营销”这种现代营销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所采用,它以传播广泛、成本低廉、收效迅速、效益明显而倍受青睐。本文从传媒事件营销的缘来入手,分析其模式和优势,探索其成功奥秘,为传媒企业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提供借鉴,使传媒企业少走弯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中国媒体;事件营销;传媒事件营销

中图分类号:G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66-02

一、传媒事件营销的由来

中国媒体引入市场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早期的媒体营销,仅停留在以传媒产品为中心,强调传媒生产的效率,以产品销售为终极目标。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中国传媒业从80年代起经历了一个急速扩张的阶段,各种形态的媒体纷纷扩容、扩版、出新,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纷纷登场,一些自媒体,包括博客、拍客、微博的出现,使得传媒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媒体开始由原来的“等料”向主动“找料”转变,各媒体纷纷把触角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寻觅各类的新闻事件,捕捉、营造新闻“卖点”,进行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传媒经济学家称“此时的中国媒体是真正进入了‘营销时代’”。事件营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不同于传统营销的营销模式和良好的营销效果,在获得一般企业青睐的同时,也被传播媒介所采纳。在近年的传媒营销实践中,“事件营销”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媒介产品营销过程中,并收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事件营销?甘碧群先生认为,所谓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也有人称其为活动营销),是指企业围绕着既定的主题,借助社会热点、重大事件或利用有目的性的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形成一定时期内密集的传播效应,以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并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策略。[1]

传媒运营中的事件营销是指传媒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种目标,在一个特定的阶段, 针对一定的组织或群体,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 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而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以提高自身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形成多赢的营销策略。2006年,北京电视台宣布要重拍《红楼梦》,全球海选演员,“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派出11路小组,分赴国内外11个地区,对当地的选秀活动进行追访。此举使节目收视率迅速上升。“重播《红楼梦》及有关节目,‘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广告量也跟着增加。”[2]事件营销对传播媒介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提高收视(听)率,扩大发行量,提升品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传媒事件营销的模式

这几年来,事件营销在传媒业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而且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海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到近两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2011年上海世博会报道,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粗分一下,可以将传媒事件营销分为组织性事件营销、突发性事件营销和策划性事件营销三种模式。

(一)组织性事件营销

组织性事件是由政府或社会组织策划或安排的,按照预定方案发生的新闻事件。由于政府或社会组织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在事件发生前就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提供完备的采访背景,媒体也提早介入,集中报道,因此这些事件往往备受社会关注。例如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连战、宋楚瑜大陆访亲等政治事件、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等重大社会事件。每到这种时候,各路媒体都会派出精兵强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力争发出最强最独特的声音,扩大媒体自身的影响力,进而提升竞争力。

(二)突发性事件营销

突发性事件是指未经任何组织或个人的策划或安排,出人意料地突然发生,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震撼人心、引人关注的焦点性新闻事件。这类事件多为负面事件,例如矿难、地震、空难、雪灾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不受人为控制,当事件发生后,考验媒体的首先是一个“快”字,谁能抢占先机,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最先发出声音,谁就是赢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国内媒体纷纷赶往汶川现场,新浪新闻及时开设“地震”专题栏目,第一时间深度关注灾情境况,在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新闻权威网站形象。

(三)策划性事件营销

策划性事件是传播媒介策划、自己命题、自己造势,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适合媒体自身传播的新闻事件。策划性事件原本不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但媒体结合眼下的热点话题或潜在趋势,审时度势,找准切入口,赋予事件较强的新闻性,再集中报道,招引关注度,使事件成为一段时期内的热门话题。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湖南卫视近几年的“快男快女评选”,《新周刊》杂志的年终大盘点、北京电视台的海选 “红楼梦中人”等。

三、传媒事件营销的优势

事件营销是一种“巧借东风”的营销方式,较强的新闻价值性和公众话题性,使其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种市场推广手段。推敲起来,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成本低。广告天才乔治•路易斯说:“我的工作是使100万看起来像1000万”,而一次优秀的事件营销能让1万看起来像100万,这就是它的威力。例如:蒙牛集团从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都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赞助商,2003年11月取得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蒙牛从当初行业排名第1116位,到了现在成为领军品牌,这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大多数中国人关注的事件密不可分,集团副总裁孙先红就曾讲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做广告,投入产出比最合算”。[3]据有关人士统计,运用事件营销手段取得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传统广告的3倍。因此事件营销被誉为撬动市场的“四两拨千金”的利器,许多企业纷纷将其作为品牌传播的急先锋。

2.见效快。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是单纯做广告,能够记住产品的人并不多,但靠着鲜活生动的“事件”做营销传播通常会获得更快更多的回应。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个人和企业纷纷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在CCTV赈灾捐款晚会上,民营企业王老吉捐款一个亿,在王老吉做出这一善举的3个小时内,百度贴吧内发帖超过14万,网友惊呼“要喝就喝王老吉,要捐就捐一个亿!”。此举不亚于在CCTV投放广告,王老吉不仅销售量直线上升,更赢得了广大网友由衷赞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3.传播广。事件营销大多选择社会热点事件,必然会促使大家相互传播,进而扩大了事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2006年陕西电视台策划的大型媒体行动“感动我的人”,联合全省11家市区电视台从2006年7月起推出的大型媒体行动寻找“感动我的人”,这一活动因为是群众自己推选自己身边的感动的人和事,吸引了40多万人参与,历经人物推选、人物评选、人物展播几个阶段,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如何做好传媒事件营销

传媒做好事件营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时效,抢做第一。有人说新闻是“一次性消费”,即一旦人们了解了新闻事实,新闻的作用就会消失,有时效的新闻才有生命力。新闻事件一旦发生,立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传媒必须立即介入,策划符合自身特点的事件借势营销,以提高传媒自身影响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尚未正式开幕前,就已经推出“网上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包括地图导航、旅游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日常活动直播、互动社区等内容,直接对接世博的餐饮、旅游等,打破时空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展示世博内容,造就了“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2.找准定位,树立并做大品牌。传媒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取创意新颖、参与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将其固定下来,坚持做下去,形成品牌。比如美国《财富》杂志之所以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除了本身的内容质量外,该刊每年组织“美国企业500强”与“全球企业500强”排名,并举办“《财富》全球论坛”,其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活动本身,有效地聚焦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极大提升了杂志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的同时,也为杂志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再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以其内涵丰富的“感动”为标准,经过九年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乃至中国媒体的一个标志性的栏目,其传播价值已经远远越过了节目本身,甚至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精神震撼力。“感动中国”的单位节目广告含金量仅次于央视的春节晚会,为中央电视台创造了上亿的广告额,“感动中国”也已经被抢注为商标。

3.积极介入,主动引导舆论。对于负面新闻,必须及早介入,全面报道,立体分析,掌握舆论先机,起到正视听的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新华社就迅速播发了新闻,国内主要媒体也立即跟进,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从灾区群众到救援者全面采访,中央电视台更是进行了现场直播,深度关注人本身的命运和感受,让电视观众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震情平稳后,又将报道重点转为灾后建设,引导受众化悲痛为力量。再如前段时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全国各地市“囤盐抢盐”风,媒体得知这一现象后迅速介入,大量采访专家学者,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全面普及科学知识,将“盐荒”带给人们的恐慌降至最低,迅速平稳了市场,稳定了人心。虽然当时社会上各类谣言很多,但由于媒体掌握了舆论引导权,辟谣报道很容易得到了公众信任。

五、结 语

与其它营销手段相比,传媒事件营销具有成本低、见效快、传播广等优点,它带来的不但是受众数量的收获,而且是消费者的好感和品牌的迅速提升。传媒企业要成功地进行事件营销,就必须紧跟时事,抓住热点,缜密分析,找准定位,把握受众的心理需要,借势或造势介入,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传媒事件营销才能得到广大传媒消费者和受众的认可和肯定,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 甘碧群.场营销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 芦哲峰.红楼梦打海选牌收视飙升 围绕重拍形成产业链[N].财经时报,2006-11-08.

[3] 刘亚力.一刻值千金 春节联欢晚会一小时进账上亿元[N].北京现代商报,2006-01-24.

上一篇:网民注意力分流和转移现象的产生和影响 下一篇:新闻本位与高校校报“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