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让阳光“照”进来

时间:2022-05-22 02:01:55

音乐课让阳光“照”进来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具有育人的功能。音乐可以唤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可以帮助学生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学生的精神力量得以发展,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阳光。我们的教师更应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当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依据音乐课的特点,少说教,多体验,做到有机、有时、有序,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操的沐浴、人格的完善。

“诸育德为先”,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声韵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喜:节奏短、速度快、色调明亮;怒:节奏顿、力度强、音调粗犷;哀:节奏长、速度慢、色调阴暗。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音乐善于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此,我们应当在做好音乐教学的同时,通过音乐课这一平台,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实现德与“乐”的结合,让学生更阳光。

一、通过歌曲内容让学生“沐浴”良好品质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可通过教材内容,如歌词、标题等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演唱与演奏来激起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爱社会、爱故乡的感情。例如,人教版第三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留给我》,歌词语气诚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歌词演唱时情感的处理。所以每当学生唱到第五乐句时,都会热泪盈眶,仿佛看到无家可归的小孩哀求别人的场景,从而引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思考,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学唱《劳动最光荣》一课时,首先其题目就一语道破了这首歌的中心思想,这种直接的表达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其次,由于歌词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各种小动物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并明确地指出了热爱劳动光荣、不爱劳动可耻的主题思想。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因此易于被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理解道理的同时,更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向小蜜蜂、小喜鹊学习的想法,以小动物为榜样,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唱唱跳跳中就掌握了知识。音乐课使复杂的分辨是非的教育过程变得简单自然,这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音乐要素的阳光“照”出情感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保卫黄河》时,教师首先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以强烈的情感,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特别是最后两个乐句一连串的递进,运用渐强的力度,把旋律推向高潮,一种民族责任感、紧迫感便会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再次,在教唱歌曲时,引导学生唱出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情感的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通过歌曲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三、挖掘教材思想性,“晒”出学生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寓教于乐,寓教于理。例如,二年级《大鹿》这首歌曲,内容表现了小白兔被猎人追捕的紧要关头,大鹿挺身而出,保护了小白兔。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大鹿沉着勇敢救小白兔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大鹿装作没看见,小白兔的后果会怎样?当同学遇到难处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同学有困难,我们要热情、主动地帮助他。”有的学生说:“如果同学遇到危险,我要像大鹿那样,机智勇敢地去救他。”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在歌声中得到感染,在思想上得到教育,而且还懂得了爱护弱小、舍己救人的道理。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歌词内容的讲解和音乐形象的感受,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学生学会《摘草莓》一课后,我又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1)请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讲述下来。我找了两个学生分别讲述了他们改编的“摘草莓”的故事。(2)歌曲表现了摘草莓的小姑娘怎样的心灵?学生几乎能异口同声的回答:“尊敬老人。”(3)我们学习小姑娘尊敬老人的美好心灵,应从什么地方做起?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便争相回答。有的说:“为老人让座。”有的说:“孝敬爷爷、奶奶。”还有的说:“把好吃的留给爷爷、奶奶。”……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培养了学生尊敬老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唱《卖报歌》《小号手之歌》等歌曲时,从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了德育渗透。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总之,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当今教育界一致努力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人以德行为首,而道德启蒙最好用美的形式去陶冶、去训练。而音乐教学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德等方面对人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积极地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努力做到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从而去感染儿童的心灵,启迪儿童的心智,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让德育的阳光“照”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勤县北街小学)

上一篇:开展低年级“动中学”课堂调控研究 下一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