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律监督 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05-22 09:34:18

加强法律监督 构建和谐社会

一、法律监督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了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法治社会要求法律之治,司法就成了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权模式下,以宪法的明确授权设立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是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综合反映。我们不搞三权分立,而国家执法权、司法权又离不开监督,不设立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何路之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就曾明确强调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社会缺少公平正义,公民的人权还屡遭侵犯。这些现象都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通过法律监督来制约与矫正这些与法律实施相悖的行为,不失为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

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上看,法律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监督”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排斥,强调的主要是制约与克服;而“和谐”则主要是讲事物之间存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他们之间包含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说:“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就是说,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法律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这种矛盾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实践中的恰当运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的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诉讼监督与查办职务犯罪结合的监督,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特定人员实施的法律监督。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法律监督权的现实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发挥刑事批捕、等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维护权力运行秩序,对逾越法律规定界限的其它权力给予相应的制约与控制;三是维护诉讼秩序,实现诉讼正义。法律监督权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好法律监督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首先,法律监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当社会成员和社会部门之间存在利益与权利的冲突,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用法律来调整,实行依法治理。在依法治理中,法律监督能保证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关系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又是最大的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关键,社会和谐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法律监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其次,法律监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后保障。但这道防线是否能防好、防住?法律监督就成为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监督就成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最后防线的防线,即最后保障。第三,法律监督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法律监督是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一种活动,与其他活动共同组成社会和谐建设的内容。因而,法律监督的最终的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

二、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治国家的建立,确立了权力的公益性原则,排斥权力使用中化公为私的合法性。”因此,监察机关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宪法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依法监督以及高效和质量观念。只有树立这些正确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和谐的基本内容是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履行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等职能和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

监察机关的办案活动实际上就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因此,监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各项基本权利,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文明执法。监察机关应依法做好相关工作,充分运用监察职能,依法化解群众的各项矛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避免因执法不当而影响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加强控告申诉监察工作,倾听群众呼声,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法律监督,集中解决好损害公正执法、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要积极参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做好处理涉法上访工作,重视群众来访,努力把涉法上访问题解决在基层,避免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法治,和谐法治需要和谐的法律监督。法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之持久性、潜在性机制是法律有效运行、立法、法律适用(司法与执法)和守法等法律运行的基本环节,因而,法律运行的实际效果则取决于各个微观环节的效益最大化及其有机整合的宏观效益。在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立法的目的还是法律适用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或依归都是为了充分体现法律正义,法律正义只有内化为现实生活中具体公民的个体价值目标,法律只有被实际遵守时,法律正义才能最终化为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法律监督。正如日本著名法学家川岛武宜所言:“法律生活的现代化,决不是只意味着引起近代国家的法制进行立法,而关键在于把这种纸上的‘近代法典’变为我们生活现实中的事实”。因此,加强和谐法治中的法律监督工作,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积极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完善而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为促进社会和谐构筑法治屏障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检察机关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的立法完善等措施,加大监督力度,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构筑坚实的法治屏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公平正义的环境。

(一)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全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检察机关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检察机关要始终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稳定意识,坚持把“严打”方针贯彻到批捕、等工作中,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同时,检察机关要通过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职能,通过检察建议、投诉等纠正司法不公现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正。要把打击犯罪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坚决纠正违反法定程序,不该立案而立案、错捕、错诉、轻罪重判、无罪判有罪,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依法保障人权。

(二)建立纪委组织协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新体制,以反腐败的新成果取信于民,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一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功效的发挥如何,纪委组织协调好坏起着直接影响。因此,检察机关要建立纪委组织协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四个新机制。

一是建立参谋建言机制。检察机关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供有价值的方案及依据供党委决策时参考,积极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二是建立办案协作机制。在反腐败的总体格局中,纪委和检察机关可以说在查办案件上联系极为紧密,二者互为前提,也互为补充。这个协作机制主要包括:受理线索相互通报制、办案进展通报制、建议移送案件制等。三是建立大要案协调机制。大案要案由当地党委书记或分管政法、纪检的副书记牵头,人大主任、纪委书记、检察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为成员协调组织。四是建立健全接受监督检查机制。在机制建设中,纪检机关在处理与检察机关的关系上,要做到协办而不包办,放手而不撒手。不但靠组织协调把党的查案方针政策部署下去,而且注意强化检查,跟踪督导。

(三)推进检察官职业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检察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人才支持的当务之急。因而,国家应按照职业化的要求,修改现行的《检察官法》,改革和完善检察官管理机制,使检察官不再受地方控制。普通检察官,全部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全面考察,防止不适合检察工作的人员进入检察机关。检察机关的副职领导,因为其业务性较强,原则也应从检察机关内部的优秀检察官中产生。正职领导由于重在人才管理和使用,组织与协调检察工作,可以从其他机关中选拔。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建立检察系统“人才库”,储存各类检察人才。这些人才平时以地方管理为主,需要时上级检察院可统一调动使用,优秀人才可提拔重用,全国检察官的使用一盘棋。要实行上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从下级选拔的制度,建立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员额制度,检察官的退休要实行流动连任制度。这样,通过加强检察官的职业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法律监督提供人力保障。

(四)加强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新的职权,为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法律支持

我国现有的《组织法》和《检察官法》两部法律,虽经修改但仍不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检察法律特征。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中是一个独立的机关,具有单一性,不像行政机关那样有庞大的职能机构体系,所以,没有必要立众多的法律来规范检察机关,应制定统一的检察法来规范检察机关的行为。统一的检察法即人民检察法,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的行为规范。基本思路是归并现有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检察官法,把两部法律的精华列入检察法。在该法中,对于法律监督、检察权等要进行明确与界定。通过制定统一的检察法典,为检察机关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新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今后我国的重大建设内容。加强法律监督,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监督只能加强和完善,不能削弱。国家应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法律监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使检察机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起到法治保障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平正义的环境,为小康目标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洪泽县委党校

上一篇:婚前一方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离婚房产纠纷探... 下一篇:技术标准的专利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