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服装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5-22 03:58:17

培养应用型服装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根据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分析了服装工程技术人才知识与技能模块结构,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提高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方面,以校企合作的岗位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教材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以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重基础、强能力的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协同创新 实践教学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86

1 前言

惠州学院服装系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化素质和实践能力,采用校企多方联合办学模式,在国内首次提出“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服装创新人才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结合惠州学院本科教学实际,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为创办服装特色专业奠定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就业充分,岗位工作能力强,企业评价高。

2 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

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要重新定位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培养的核心是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又要有技能,具备较厚基础、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等特点,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与知识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手能力强,并用所掌握的技能和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备技术的创新能力[1]。

2.2 专业与课程设置

在专业设置方面。一是以基本技能为主体选择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体系。如采用学科基础知识版块和专业知识技能板块相结合。二是在专业方向上必须面向企业与社会,强调专业知识能力的应用性。在学科基础知识版块设置上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和素质的培养;专业方向版块上要有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提升,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培养应用型服装人才的对策时,主要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结合,通过设计、创新与综合实践项目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计划与模式

培养人才计划的制定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实践教学预留出充分的学分和学时,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教学。要从过去以追求理论系统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技能为主体,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能力、专业知识创新能力、集体合作能力为主的培养方式[2]。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上要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如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与专业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课程安排上要开出较多的专业实训内容,把课堂的理论教学多一些置换到实践实训的教学中,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设置相对应的专业创新学分,鼓励学生争取实践创新学分。此外,多以应用性的实践教学引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形,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3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成果

3.1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

地方院校在办学上应该立足于社会,为社会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才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有所成就。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广泛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惠州学院服装系积极地走向社会,利用地方院校的地缘优势,加强与企业联系、争取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措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实验与实训室的建立中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如服装系成立时的教学及实验设备由香港旭日集团捐助,针织服装专业初期的教学设备由香港半岛集团捐助。随着办学规模及社会影响的扩大,服装系先后争取了更多企业资助实验室建设:镇安制衣企业资助的材料实验室、立克资助的服装数字化实验室软件系统、江苏常熟金龙机械有限公司资助的电脑横机、布易科技资助的服装CAD系统、春晓科技资助的资讯实验室等,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此外,服装系也先后争取了东尼胜制衣有限公司、香港万达集团等五家企业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

3.2 争取社会与企业的支持培养适合的应用型人才

服装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设置初的教学计划中充分吸纳服装企业的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最大特点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达到了40%,为广东省生产型的服装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生产及管理人才。现在,由于广东服装企业的转型,从生产型转为营销型,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服装系先后加强或增设了服装贸易跟单、服装生产跟单、服装市场营销、服装专卖店的管理、营销数据分析、服装国际采购、服装工业工程等专业课程。此外,在服装专业方向拓展中,企业的支持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4 结语

惠州学院服装系在培养服装创新人才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创建服装专业特色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有效的积累,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重基础、强能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分类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协同创新广泛利用社会创新资源,多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地方性高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研究与推广做出贡献。使学科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教学设施建设等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全面提升服装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社会需求、就业充分,岗位工作能力强,企业评价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既符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4):18-19.

[2]别敦荣.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6-37.

[3]刘小红.广聚社会教育资源,创建服装专业特色[J].纺织服装教育,2012,(6):24-26.

作者简介:刘东(1967-),男,广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工程学,惠州学院服装系,广东惠州 516007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习困难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网络时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