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得起大病

时间:2022-05-22 12:33:46

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不生大病,老年人更是如此。

所谓大病,不仅包括身患难症、绝症之类的病,也包括那些疗程长、手术大、医疗费用高的重病。

就拿换肾手术来说吧,据了解,我国每年换肾的病人多达几十万例,换个肾至少需要10多万元,还不包括换肾后的用药及其他保养护理费用。

按规定,医疗保险最高额为4万元(以北京为例),还有近10万的缺口,普通城镇职工能付得起吗?换言之,若你患上此病,尽管也参加了医疗保险,但由于支付不起医疗费,又没有社会或其他经济支持,不就意味着你不敢也无法接受手术,其结果不言而明。

那么,可否采取商业保险办法,由职工个人自己投保?很显然,这样的方法也有难度。因为商业保险的原则是投保越大,所交纳的保费越多,城镇普通职工是难以承受的。于是――

大病医疗保险浮出水面

任何一项措施、决定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好在,政府一开始便发现了这一问题。早在几年前,国务院选择厦门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即通过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途径,来解决高额医疗费用支付问题。

厦门的做法是,由厦门市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作为投保人,为参保职工向太平洋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投保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一年医疗费用超过社会统筹最高额以上部分,由太保公司给付90%,职工个人负担10%,补充医疗保险最高限额为15万元。若加上统筹最高限额,医疗保险最高额度达到19万之多。这样,大病医疗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那么,有人要问,职工投保的补充医疗保险是否与一般的商业保险所缴纳的费用一样高?

答案是否定的。

厦门的补充医疗保险费是这样的:由医保中心每年一次性从每个参保职工个人账户上提取18元,从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中提取6元,全年共24元,即每人每月只需掏出2元向保险公司划缴,便可得到15万元的医疗保障。城镇职工掏得起且乐融融,大病保险难题似乎迎刃而解。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划缴如此之少的保费,却得到如此之高的保险,保险公司乐意吗?

保险公司并不亏本

保险公司不是社会慈善福利机构,而是商业机构。保险公司做大病医疗保险业务必须赚钱,至少不能赔钱,这是基本的商业原理。谁都不会去干赔本的生意。就太保厦门分公司而言,这样做它能赚钱吗?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项业务从1997年1月1日在厦门试行开展以来,第一年度有24万多职工参加了补充医疗保险,其中313人次向保险公司索赔,共赔付金额400多万元,职工个人最高给付金额为10.55万元,保费收入与赔付金额基本持平。厦门市共有40多万职工,随着职工投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公司在这项业务上赢利不成问题。据悉,目前已有西安、宁波、淄博等城市的保险公司表示愿意做此项业务。

不过,应该注意到,倘若众多商业保险机构也挤进来做此业务,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投保人数分散,而风险相对集中。结果,保险公司都不愿承担风险去做这项业务。要做,只有提高缴纳的保费。这样又回到老路,形成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业务不能像分蛋糕那样,大家都去“切”。应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特点,采取投标竞争的办法,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保险机构。否则,缴很少的钱能得到高额赔付,是不现实的。

照此思路,城镇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是可以建立起来了。但若再作更深一步的思考,像体操运动员桑兰这样花费巨大医疗费的病人(尽管人数不多)谁来保障?因此――

亟需铺开社会慈善福利机构

桑兰是幸运儿。更多的像桑兰这样需要巨大医疗费的病人则不会如此幸运。很显然,上述医疗保险都保不了。借鉴国外的经验,只有依靠社会慈善福利机构。惟此,才有可能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社会慈善机构不仅少,且在运作上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亟需扩大社会慈善福利规模,铺开社会慈善机构。当然,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以及大力支持。

多层次,大辐射,使大病医疗终有着落,让人人享有医疗权,保障病人的生存权,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大病看得起,老百姓高兴,政府更高兴。

上一篇:旅游养生 天人合一 下一篇:人到更年期学点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