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0 02:43:00

新课标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数学能力的定义,核心是思维能力,另外还有关于创新和应用方面的意识等。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阐述,并以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行动导向教学;高中数学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种新的职业教学理论。下面笔者就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认识和体会。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含义和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包括多种教学技术和案例,诸如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意。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是符合如今新课标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该法仍旧遵循教学中普遍的规律,其特点如下:(1)比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个人职业的动手能力为主,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人。(2)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该法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3)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由学生去参与、讨论,让学生有较好的合作能力。(4)比较重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计划定制、信息搜集、方案决策、计划执行、检查以及结果评价6个环节。(5)比较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多元化。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中,根据学生自身、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常见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一个真实的情境作为一个题材,让学生以这个题材为主体进行讨论,这样能够刺激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参与激情和乐趣。新课改以来,数学教材不断更新,其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案例教学作为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快被推广开来,并逐渐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

2.探究式教学法。所谓探究式教学法,即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最后做出总结,学习和掌握数学方法后再灵活利用。这一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灌输式教学和学生的填鸭式学习,这一方法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3.尝试教学法。高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作为尝试教学法的主体,教师讲课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去尝试学习和探索,然后在其学习过程中,再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样一来将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听讲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学生首先要尝试练习和自主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若在尝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学生就会主动去研究或者寻求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斜率时,生搬硬套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学生有时骑自行车上坡会感觉很吃力,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与坡的什么有关?”学生会很容易想到与坡的平缓和陡的程度有关。通过观察坡所形成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坡的平缓和陡的程度可用什么来描述?”学生会想到利用坡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即坡度来描述,进而很容易引出直线斜率的概念:借助直角坐标系,直线的倾斜程度=高度/宽度,即斜率k。这样,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直线斜率的概念。情境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课后练习中有一个思考题,推导立体几何中球的体积公式(已知球的半径为R)。一般来说,高中学生一般都已经掌握了椎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和方法,即利用祖暅定理(又名等幂等积定理)进行推导。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该方法,以锻炼学生自我创造和思维能力,教师可进行对球体积公式的推导。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即如何求球体积,其公式如何推导,进而让学生去分析,球是一个中心对称经过旋转得到的物体,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考虑半个球,半个球会露出底面,这样就会让学生根据先前学过的知识,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联系起来。

图1

进而让学生去思考观察和联想,教师做出图1,让学生去探究等高等底的半球、圆锥以及圆柱(底半径为R)之间存在的关系,设定其圆柱体积为V1,半球体积为V2,圆锥体积为V3,因此,进而得出三个物体体检大小关系为V3

即:πR3>V2>■πR3

a.对半球体积V半球作出猜想,学生会猜到V2=■πR3,

b.检验猜想,引导学生探求公式V2=■πR3的证明方法

c.欲证明V2=■πR3,关键在于构造一个与半球等高而且截面积相等的几何体,这时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其构造出来的等体积,其实是将与半球等高等底的圆柱去除一个等高等底的圆锥,联想到公式V2=πR3-■πR3,进而让学生去进行证明,根据以上推断和猜测,以得出其半球与其等高等底的参照提的面积以及截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即V球=■πR3。

利用一定的探究式教学法的步骤、原则以及模式组织高中数学课堂,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他们能够自主动手动脑去思考,以锻炼自我思维能力。

3.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在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节时,因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可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帮助他们学习。教师可举如下例子,M:“中大奖”;N:“买彩券”,很显然,由“中大奖”可以推知“买彩券”了,也就是说“中大奖”充分说明了“买彩券”(即M?圯N成立)。反过来,“买彩券”就不一定“中大奖”(即M?圯N不成立),但不“买彩券”就一定不会“中大奖”,因此“买”是“中大奖”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举出了很多类似的例子。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尝试教学法,就是要充分体现其“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的核心思想。学生通过思考尝试题,能够开阔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四、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当前教育界是比较完整的一套教育模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做大量备课和迁移知识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对整个课堂的设计、指导以及示范等进行组织。学生不能盲目学习,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变换,发现切入点。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教育改革长期稳定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爱学,教师爱教。但在我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广大教师付出热情与耐心,慢慢地学习、领会、探索、研究,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炎.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11-13.

[2]韩承江.职业高中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0,(04):17-20.

上一篇:诵读:品味诗歌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