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思考

时间:2022-05-20 09:21:03

内部审计质量思考

一、明确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加强内部控制

1.设立合理的考核指标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目前代表国家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任何一级企业领导者,都会制定明确的任职期间的经济目标,乃至年度的经济目标。经济指标主要通过财经法规的遵守、内控制度的执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等,确定其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综合指标,在年末对其进行确认,一方面可以对领导者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经济中存在的亏损问题,防止离任时问题成堆的现象。

2.加大内部控制评审。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不断使之完善。如:相关控制程序,包括授权批准控制、资产接触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内部审计等。作为审计人员要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掌握单位管理情况、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的情况,二是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财政经济法律法规的情况;三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四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

二、建立科学的审计程序、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1.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方法和评价内容。从两个层次考虑,一是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程序、方法和评价内容。二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性质细化具体的审计程序、方法和评价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及时监督和反映经营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应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常规性审计一起进行,每年至少1次。

2.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下属二级单位的负责人的自然情况、单位的经济性质、工艺流程、产品情况及每年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等分项录入系统中,根据审计情况做出审计评价,这样可以每年都及时掌握二级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及时向企业高级管理层反馈这些信息,为合理信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

3.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评价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分析必须紧密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如经营决策、遵守财经法规、廉洁自律和内部控制等情况。定量分析应针对不同企业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并采用具体的数据,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财务收支执行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

4.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并与被审计单位和经营者充分交换意见。审计前应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所提供全部审计所需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审计中和审计终结后,要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特别是审计结论或审计评价。

三、加强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的审计

1.加大对在建工程的审计力度。一个企业的在建工程好比一个“仓库”,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会有意无意的将一些与该项目无关的成本费用放入其中。因此,对于在建工程要仔细审查成本的真实性以及与预算收入是否配比,成本偏高、利润降低,成本降低、利润加大。对于不该在项目成本中列支的费用,要予以剔除。从而对在建工程进行客观的评估,以确定资产总额,正确评价干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

2.加大对投资项目的审查。目前许多企业的投资项目存在很多盲目性,既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能力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定位,也没有很好地对周围环境如国家政策、市场容量、相关产业的发展等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当对公司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过程的渐进性,投资收益的滞后性,审计部门对于企业已经发生的对外投资,要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明细列示,对主观因素造成的无效益投资、客观因素形成的投资损失,以及无法确定的投资盈亏分别在领导业绩考核中详细说明,作为上级领导对该干部的考核。

3.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和效果的审计。弄清重大经济事项的发生情况;弄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情况;弄清重大经济事项的执行情况;弄清重大经济事项的效益情况。把违反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执行中随意改变决策方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突破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1.坚持实事求是。审计评价不能违背客观事实,限定在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做到“三围绕三不评”。围绕审计方案确定的内容、范围进行评价,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围绕审计对象相关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与其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围绕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评价,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2.审计评价要恰如其分。用科学的发展观进行评价,根据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工作实绩;要突出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纪律情况的合法性,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依法行政;要突出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绩效。

3.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审计所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的内容也不同。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方面要鼓励自查自纠违纪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变化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五、强化内部审计组织和队伍建设

1.加强审计职业保障和职业监督。要从制度上确保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维护执法公正。一要保障审计人员的职业权力。审计人员应当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监督权,坚决排除干扰。二要保障审计人员的职业地位。审计人员一经任用,除正常工作变动外,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要坚决支持下级审计机关严格依法办事,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责。

2.培养和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对牵涉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更应充分认识到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并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

3.加强职业持续教育,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和执业水平。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确保人员能随时补充更新相关知识,才能始终胜任自己的工作。企业应组织相应的讨论会和讲座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使其对相关知识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刻理解。同时,及时掌握先进的内审方法和技术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经验和技能,提高驾驶审计活动的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风险系数大的系统工程。审计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领导人员)的考察考核结合起来,力求提供评价全面、准确、科学、真实、可靠、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上一篇:内部审计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内部审计职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