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设疑与体验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时间:2022-05-20 02:20:11

加强设疑与体验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摘要:本文从教育新形势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迫切性,阐述了探究学习的主要特点,论述了如何通过“敢于质疑”和“直接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设疑;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39-02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重大改革,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取课题,以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那种“只唯书,不质疑,只唯师,不发问,只贮存知识不创新知识的封闭学习模式”。在英国的教课书《核心教育》中谈到:“科学课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别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发现。”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迫切性

现在许多中考命题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在中考试卷中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型题目。而“探究性题型”是当前的考核热点,因为探究性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探索发现能力、独立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导向和促进作用。在教育部的中考物理学科命题指导建议中也强调:“应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为此,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要求学生在课程实践中自主地探索问题;要求学生把从书本获得的知识和间接经验,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的能力,要从追求教学的知识目标转向重视社会知识在内的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索性学习,当我们采用这种科学的探究的方法时就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像这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才能够真正的以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其形式是开放式的,其要素是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搜集实验数据和物理事实材料,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或抽象论证总结,运用精确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对得出的结论还必须进行批判性思考,使结论更加完善、准确。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我们研究的是自然界而不是书本。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索外部世界,解决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必须始终使学生成为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主体。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表现得更主动、积极,更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因此“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敢于质疑,二是直接体验。

三、“设疑”与“体验”是培养探究能力的灵魂

1.在教学中应“善设疑”。“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中国的教育,绝大多数是“去问题教育”,即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可以想一下当学生每天回到家中,作为家长的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孩子的成绩情况,一般就会问:“你今天考得怎么样啊?”仅仅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即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在美国,他们的家长是这样问孩子的:“你今天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有没有把你的疑惑提问给老师让他帮助解答呢?”只有像这样的鼓励性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一个好的作用。“学始于思,思始于疑。”因此我们应该要“善设疑”,也就是说在我们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必要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在设疑过程中要经常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体现了“不唯书”的开拓创新精神。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敢于质疑。在现行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灌输这种思想,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且善于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发现能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体验。什么叫做“体验”呢?就是我们要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来促进学生去主动的学习思考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够体会到什么是身临其镜,也只有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和实践发现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知识,在实践的全过程中发现的规律也才能够被他们真正的掌握。

3.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大胆猜想。一个简单的猜想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们思维进行活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开动起来才是最容易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时候,这时候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只有对于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好奇并急欲获得正确的认识,像这样的让学生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的情绪才有利于学生去学习去掌握某种知识,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作用,将反过来促进思维的活力,提高思维的定向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全方位地推进,才能奏效。这就更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坚持教改方向,努力学习和研究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在现在的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就把科学的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之中,目的就是要将我们以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来的学习重心向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创新发现探究的模式转变,让学生由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这样才是在教学中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具有创新和探究能力的适合新时期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切实的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上一篇:强化口头作文训练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下一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