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之花开遍化学课堂

时间:2022-08-18 04:17:15

创新教育之花开遍化学课堂

摘要: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有机地融入到化学课堂,能大大的给学生注入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化学;兴趣;动手实践;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35-02

心理学家认为: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五种特征。而在课堂中有机释放创新激情,又是促使师生共同创造愉快的教学情境、架起通往成功桥梁的纽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本人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实验锻炼,多动手,勤思考;开展民主讨论;倡导多问多想等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1.以故事、趣闻为先导。比如讲一些有关化学家的故事及其发明过程,像居里夫人和铀与镭、炸药之父诺贝尔等,而且我也让学生们课下多搜集资料,积累一些化学趣闻,以便在这5分钟之内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探索的精神。

2.鼓励小发明制作。我鼓励并要求学生课余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或趣味小实验。比如,烧不着的小手帕、变色喷泉等。然后拿到讲台上,让大家共同研究。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有像氯酸钾制氧气后二氧化锰的回收,酸、碱土样测定等。这样能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智力竞赛。在这5分钟之内,我还时常搞一些“智力竞赛”或“知识趣答”。比如一些“化学之最”,最硬的、最软的物质,式量最小的氧化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毒性最大的物质等。再如于谦的“石灰吟”一诗,共涉及到了几个化学反应等。

4.联系生活。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活动兴趣浓厚。可由学生相互提问完成。比如含磷洗衣粉导致河水的富养化,有什么后果;赤潮怎么形成的;温室效应是怎么产生的;溶洞如何形成;除水垢有哪些方法;日本人常吃鱼会因什么元素中毒等。既可以丰富知识,也能够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结果我发现这些活动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化学学科产生了很大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所以演示实验必须简便明了,直捣“黄龙”。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就选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KClO3、KClO3和MnO2、MnO2,然后同时加热。KClO3产生O2所需时间长,MnO2不产生O2,KClO3和MnO2混合物在短时内迅速产生O2。经对比,现象一目了然,于是同学们就不难理解MnO2的作用了。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对于一些演示实验,我让学生们设计探索更简便、更直观的实验方法。比如H2还原CuO的实验,经学生们共同研究、探索可改成预先收集一集气瓶纯净的氢气,然后用一根玻璃棒一端涂抹少许胶水,再蘸取少许CuO粉末,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到变红时,立即伸入盛有H2的集气瓶。结果现象非常明显,操作简单安全、直观,满足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又满足了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也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创设改进活动。

三、倡导动手实践,提高能力,实现创新价值

创新离不开动手实践。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正确的操作、熟练的技能、技巧,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学生亲手做一遍。因而能让学生自己做的,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比如讲盐酸一节时,我就让学生随堂实验,边讲边让他们操作。到讲硫酸时,我就让学生们与盐酸相对比,自己据所给药品动手实验;然后总结出硫酸的性质。与盐酸不同的地方我再给予补足。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而且有些实验,我让学生凭已有经验自己设计,自己组装。比如实验室制氢气,我多给了许多实验用品,让学生与制氧气相对比,选择使用。先让他们自己设计组装,安排步骤,然后让大家讨论他们选用的仪器,设计的步骤是否合理。之后,再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效果。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开展情感沟通,创设民主氛围

创新情感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没有对新事物的满腔热情,就无所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做到“五个打破”:(1)提问题打破教学进度;(2)提问题打破传统方法;(3)打破师生单一对话的教学方式;(4)打破课堂讲、练单打一;(5)打破一题一解。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念和疑问,减少不必要的清规戒律、对学生的创新成果不予以即刻评判任其自由发挥,总之要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条件。

讲课中,我不是遇题便讲,而是找出题型特点,把题型归纳成类,然后抓这类题型的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讲酸、碱、盐时,我就将制取题、推断题、实验题归纳在一起进行专题训练。开始就一类题型中的一个问题,我进行启发引导,教给学生抓规律,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之后进行练习,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这些题从哪着手,怎么解决?而且就分歧意见还展开辩论,并培养他们一题多解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五、倡导多问多想,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比如在讲活性炭时,我就穿插了一段二战期间为抵御毒气的袭击,俄国化学家泽林斯基冒生命危险与学生进行实验,终于研制出了防毒面具的故事。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活性炭及用途的认识。同时我也鼓励同学们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再比如讲物质的构成一节时,我讲到德谟克利特在沙滩上散步时,看到鱼在水中来回穿梭游动,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水究竟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呢?还是由分到最后由不可再分的小微粒构成的呢?”然后我又不失时机的问道:“你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吗?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探索新知。”结果,第二天就有学生问我:“火是一种现象呢,还是一种物质呢?”

总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才会真正发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功能。

上一篇: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探究 下一篇:强化口头作文训练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