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时间:2022-08-01 04:10:00

简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摘要: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创新实验内容与形式、改善实验条件与环境三方面,讨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实验教学;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1-02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目前实验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又应如何解决呢?

目前已有许多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队伍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实验技术人员素质与水平的高低,对实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提高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识,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水平较高、热爱实验教学岗位的实验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从属理论教学,把实验人员作为教学教辅人员来看待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使实验技术人员产生了从事“第三产业”的错觉,从而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上表现为消极被动,应付差事。这些问题应当从思想上、政策上加以解决。要逐渐形成一种人人关心、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使实验技术人员愿意并安心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实验技术人员担负着集管理、服务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任务。这需要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除了平时自己努力以外,还要与教师一样,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如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选派他们到相关高校和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验教学研究与实验装置的研制开发等工作。在校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或学术研讨会,以达到开阔眼界,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验课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需要实验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和动手能力。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多数,他们又多为从校门到校门,从课堂到课堂,缺乏实验教学经验。近年来学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改变,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仍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把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充实到实验教学岗位上来,让他们主讲并辅导学生实验,改变目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准备实验,很少直接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状况。这对于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充实和完善实验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新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形式,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主动性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因此,只有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目前普遍a存在着以下问题:(1)受现代教育制度导向的影响,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有“改行”思想,从而缺乏实验学习动力;(2)缺乏科学而有效的实验考核,引不起学生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3)实验内容单调,形式呆板,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引不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课到专业课,从课内到课外多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轻视实验课的危害性。

强化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实验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实验考核。平时实验考核要贯穿于预习准备、实际操作、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实验的各个环节中。实验考试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答辩、设计、笔试等形式进行。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评定出学生的实验成绩。同时增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所有这些可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使他们以认真的态度和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中去。

更新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形式。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因此,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既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又具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性。

在教学内容上,要科学制定实验教学计划,不断更新实验内容。要及时根据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将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引入到实验中来,剔除那些陈旧落后的实验内容。可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分阶段安排不同类型与水平的实验内容,要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先进生动的实验内容,又能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另外,要避免把实验内容安排得过多而时间紧,使学生忙于“照方抓药”,应付差事。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形式,实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达到良好实验效果的目的。要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情况,采用集中或阶段集中的方式安排实验,对实验学时较多、系统性较强的实验课可采用集中实验的方式,即将全部实验集中时间安排,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实验效率,使学生能至始至终、系统地把实验完成,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反复而系统的训练,同时还能达到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改善实验条件,创造和谐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以物质条件为基础。在努力加大实验设备经费投入,提高实验仪器设备档次,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以满足学生实验需要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为此,对通用型贵重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专管共用,消除“垄断”,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要加强管理,对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较高的完好率。另外要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倡导土法上马,自制或改造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目前学生数量多、工作任务重,并且学生自主选课,每次实验的学生都是随机的,并且试剂与部分仪器共用,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如学生互不了解,情况参差不齐,不便于实验教学管理,容易出现疲于应付实验教学、产生秩序混乱、卫生不良、相互干扰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加强管理,增加仪器与试剂组数,方便学生实验。努力创造一个秩序井然,卫生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实验创造条件,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除了物质条件外,实验软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到实验效果。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既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验方便,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努力利用实验教学的各种手段,创设一种有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的良好环境。讲解实验要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精辟简练,富有启发性。防止讲得太多太细,这样不但占用学生较多地实验时间,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示范操作力求准确、熟练、直观,富有感染性,坚决避免误导。辅导实验要做到既严格要求又热情耐心,既简洁直观又循循善诱,让学生从精神上感受到关爱和温暖。通过一系列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可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力求做到讲解、演示与辅导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汤俊玲.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05,(29):11-12.

[2]芦涛.提高实验课质量的几点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84-85.

[3]李书权,严干贵,赵钰婷,等.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6):55-58.

[4]左红.浅谈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5,(5):12-12.

[5]王代长,饶伟,霍晓婷.安徽农学通报[J].2007,13(18):251-252.

[6]孟婷婷.浅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120-121.

[7]李喜云,苗雨君,张月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J].山西科技,2011,(5):136-137.

上一篇:Rereading of the Design of New College Engl... 下一篇:试论幼儿园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