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老无所依

时间:2022-05-19 01:41:58

中国将老无所依

撑大养老金缺口的最主要因素,来源于国内人口的快速老龄化。

最近 《纽约时报》称,未来20年内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累计至10.9万亿美元,这将导致未来中国老无所依。至此,中国养老金缺口这一敏感话题,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稍早些时候,中国银行也公布了研究结果。结论是,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若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而官方态度与研究机构的结论有所出入。人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7万亿元,总支出为1.3万亿元,年末累计结存达1.9万亿元,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但仔细辨析,研究机构所强调的,更多是中长期的缺口,而官方则着眼于当期的收支平衡。即使看官方数据,尽管目前养老金收支处于总体平衡状态,也已有14个省份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状况,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另一方面,人保部也预测,到2025年,仅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就达6万亿元,如果加上农村养老金的巨大需求,从长期来看,实际上官方与民间对养老金缺口的判断是一致的。

撑大养老金缺口的最主要因素,来源于国内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资料显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而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5%。而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从1980年开始,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按照目前的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预期计算,男女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分别是22年和27年。粗略估计,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大军,在其退休后存活的岁月中所领取的全部养老金,大约是其退休前所缴全部养老金的13倍。

目前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主要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现有三个劳动力赡养一个老人,政府采取“空账”的方式,即用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没有进入自己个人账户)替发退休者的养老金;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每年拿出1000多亿元补齐养老金发放不足部分。然而,到2050年,我国一个劳动力将赡养一个老人,新生劳动力的补给不足,必然导致养老金增量的减少。更加重要的是,目前10余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尚可以形成对养老金的强大“补缺”能力,但面对未来动辄数万亿的“缺口”,国家财政显然无能为力。

延长退休年龄,被不少人看成是为养老金“减负”的重要政策筹码。但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每年减缓基金的缺口只有200亿元,对缓释养老金支付压力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因此,弥补养老金缺口还须有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笔者认为,一方面应该提高国有企业的上交红利比例,并将一部分充作养老金――保守估计,每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高达2万多亿元,如果按照20%缴纳社保资金,每年最少在4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持有市值约12.2万亿元的上市国有企业的股份,可以作为试点,今后几年内将30%的上市国有企业的股份划拨到社保,由社保长期持有,除了股份红利成为社保资金的补充外,社保还可以用套现收入,投资于其他更有升值潜力的资产。

在体外“输血”的同时,还必须营造养老金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余额近2万亿元,但与企业年金4.1%的收益率和全国社保基金8.4%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相比,过去10年间扣除通胀率的养老金年均收益率却为负数。而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有95.2%集中投资于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因此,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寻找新的市场受托人,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管理层必须突破的瓶颈。

必须指出,弥补养老金缺口还隐含着巨大的改革公平诉求。与企业和职工必须同时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不同,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仅不用缴养老保险,而且退休后即可直接领取养老金。如果废除“制”的养老金体制,不仅能够平抑两者之间的差距,而且能够大大弥补养老金的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事业单位共有3000万正式职工,全国公务员人数达702.1万人,若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缴纳养老金,这个群体每年可以缴纳上亿元保险费,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弹性较小,因此,到2050年积累下来的养老金可达38万亿元。

基于巨大的改革预期,深圳已经迈开了机关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步伐,虽然改革还局限于“增量”部分,即对新增公务员实行如同企业职工养老金缴纳方案,但至少使人们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下一篇: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