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在教育公正进程中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2-05-18 11:40:00

远程教育在教育公正进程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推进教育公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入手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正的实现。

Abstract: Education equ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ety equity, the extension and embodiment of society equit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society equity. The advance of education equity has much significance for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realize education equity, they can advance distance education by several ways, such as construct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ng the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lowering the education fee.

关键词: 教育公正;远程教育;资源配置

Key words: education equity;distance education;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50-02

0 引言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发展尤其是高级发展的需要,永远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当这种资源的分配出现不平等时,教育公正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成为关乎民生的社会焦点。在发展中国家,推进远程教育,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得不到学校正规教育的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正的实现。

1 教育公正的内涵

教育公正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地发展。通俗地讲,教育公正就是为个体的发展“量体裁衣”,为个体发展提供与其自身条件“相当”或“相称”的教育资源。

教育公正是一个复合的过程,起点公正是前提,过程公正是关键,结果公正是目的。起点公正就是要保障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过程公正就是要维护教育过程中的制度一视同仁,享受教育资源的均等;结果公正就是保障在底线的教育标准上,每个人受到适合他自己的个性化教育。

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要实现资源、机会的公正分配,同时要关注个人的发展;只有前者,并不能自然达到教育结果的实质公正。教育只有回到个体,回到人自身,以健全人的心智为目的,以促成人的灵魂转向为己任,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人的世界的解放为追求,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正。也只有追求个体发展公正的教育公正,才能够支持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2 我国教育公正问题现状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推进教育公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教育我国的教育公正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2.1 教育起点的不平等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条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等等。这些政策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公正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制度体系中的缺陷、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公民法制观念不强、自我权利保护意识薄弱、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束缚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我国欠发达的地区,失学儿童数量仍然巨大,农民工子女就学、少数民族教育、女童以及残疾人受教育等问题突出尖锐。

2.2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状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确定了三个基本正义准则:一是平等性原则,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尤其是社会权利平等、各种社会机会的开放;二是差别性原则,由于客观存在的社会差距的人的个体差别,应当有所区别地对待不同的人;三是补偿性原则,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教育资源的公正配置也应遵循这三个原则,在一视同仁的平等基础上按某种标准平均拨付基本教育经费,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特殊政策适当地向弱势地区、学校、群体倾斜和补偿,主动缩小差距。但是,当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不仅没有遵循平等对待的第一原则,更严重的是其差别性原则,往往是对优势地区、学校和人群的“锦上添花”的倾斜,是一种双重的不公正,造成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阶层之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

2.3 教育结果缺乏个性化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是最公正的。无视个性的均等、划一化的教育不能说是真正发展个性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削足适履”。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以大班课堂为主的集体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强化其优势方向的发挥,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加强学校内控制度建设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下一篇:试论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