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促进学生思维

时间:2022-05-17 06:43:48

优化课堂提问 促进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想使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而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引导手段。我认为提问如能做到激发兴趣、因势利导、引导求异、鼓励想象,就能对培养创新思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因为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对事物的认识从感知开始。如在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同时,精心设计提问,则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1. 问题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

教师钻研教材时就应把握中心,找准课文关键处设计问题,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如教学《放小鸟》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小鸟的图片,板书“关”,接着出示小作者放小鸟的图片,板书“放”,然后提问:“小作者为什么先把小鸟关起来养,后来又把它放了呢?想知道答案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开始自己读书、讨论、找答案。

2. 注重提问的多元性

提问如果程式化,就会使教学显得单调枯燥、平淡乏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得被动,学得累。因此,应注重灵活多样、多角度、多思路设计问题。如《做什么事最快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第2、3、4自然段结构相同。第5自然段运用假设法进行提问:“假如你是小青蛙,以后会怎么做?”第6自然段联系实际进行提问:“谈谈自己可以为别人做哪些能做的事?”灵活多样的问题,既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自始至终学习兴趣不减,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创造性。

二、因势利导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不到苦思苦想而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提问要选准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只有问得恰当,方能因势利导,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春笋》一课,理解“冒”的含义:

师:春笋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冒”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可以换成“钻”。

生:可以换成“长”。

师:小朋友,先把“冒”换成“钻”读一读,再把“冒”换成“长”读一读,看看究竟用哪个词好。

(自由读,指名读)

生:用“钻”好。

生:用“长”好。

(学生的回答并不符合我的意图,我当时懵了,怎么办?索性放手,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讨论,我相机引导)

师:意见不一致,现在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用“钻”好,因为“冒”出来就是“钻”出来。

生:用“钻”好,因为竹笋是尖的。

师:对!这里的“冒”可以换成“钻”,你们真聪明!现在,听老师读一读: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钻出来。”

“冒”和“钻”用哪一个更能表现春笋的可爱呢?

生:用“冒”好,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把头冒出来。

师:真爱动脑筋,说得真棒!再读一读书上的句子,看看春笋是不是很可爱?

至此,水到渠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理解了“冒”的含义:向外透,往上升,用在这里,准确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

三、引导求异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求异既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又是学生创新的开始。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就能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记得在教学“干”时,我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字形。学生想出了“十字加一横”“二字加一坚”“于字去掉钩”等几种办法来记。我又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有个学生说:“‘士’字倒过来,垂露竖变成悬针竖就行了。”最后这个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体现了逆向思维,令人称赞。不只是识字教学,语文教学的任何环节都应该“处心积虑”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四、鼓励想象

语文是一门想象空间非常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想象,把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创新的途径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1. 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等丰富学生的感性世界,积累想象素材

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向学生展示一幅夜空的图片:深蓝的天空,闪烁的繁星,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提问:“如果此刻你飞上夜空,会看到些什么?”让他们从有限的画面中领略无限的星空世界,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2. 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学完,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创新教育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我们现在及今后一段时间要着力研究的问题。我想,多钻研教学艺术,尤其是提问的艺术,尊重学生本来具有的创造潜能,并加以适当引导,以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个性,是我们现在可行的做法。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

上一篇:中职志愿者服务与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下一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